营养支持疗法在小儿腹泻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第1页 |
参见附件(2481KB,2页)。
[摘要] 目的 通过小儿腹泻的原因分析,探讨营养支持治疗在临床小儿腹泻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425例小儿腹泻患者的临床资料,针对引起腹泻的几种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护理措施。结果 治疗期间研究组患儿的精神状态优于对照组患儿,且研究组患儿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通过调整饮食和继续进食对腹泻病康复取到重要作用。减少抗生素的滥用,加强全身营养支持,对小儿腹泻治愈效果明显。
[关键词] 小儿 腹泻; 营养支持
[中图分类号] R246.4[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4-114-01
小儿腹泻的病因相对复杂,是由多种病原引起的以腹泻和电解质紊乱为主的一组临床综合症。根据发病机制分为感染性腹泻与非感染性腹泻两大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1月~2010年1月间在我院收治425例小儿腹泻患者,其中男性患儿299例,女性患儿126例;发病年龄以2岁以下为主,其中l岁以下者约占50%,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是以夏秋季发病率最高。所有患儿均符合小儿腹泻的诊断标准[1]。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研究组(320例)和对照组(105例),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疾病分型及分期、合并症等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引起小儿腹泻的原因
引起小儿腹泻的原因很多,如下表所示:
表1小儿腹泻原因调查情况
由表(1)可见,病毒感染在小儿腹泻发病原因中占首位,其次是喂养不当,细菌感染为第三大主因。
1.3 小儿腹泻与年龄的关系调查
受年龄阶段小儿消化系统生理特点影响,小儿腹泻的发病年龄多在2岁以下。此阶段小儿消化系统发育不成熟,而生长发育所需营养物质较多,易造成消化道负担较重。另外,小儿神经系统发育尚未成熟,对胃肠道的调节功能较差机体防御能力较 差,也是重要诱因[2]。
1.4 统计学方法与疗效判断标准
统计学数据采用SPSS11.16统计学分析软件进行处理,采用X2检验。检验水准取α=0.05。
痊愈:患儿的大便性状、次数等恢复正常,常规化验正常,食欲佳,精神状态良好;好转:食欲欠佳,腹泻次数明显减少,患儿的大便次数及性状基本接近正常,大便常规化验正常;未愈:各项指标均无明显的改善[3]。
2 治疗方法
对研究组患儿采用合理的营养支持疗法:(1)注意寻找并解决引起腹泻的原因,如喂养不当,进食过多等。(2)调整饮食与继续进食,调整饮食以减轻胃肠道负担,患病期间暂停添加辅食。对对照组患儿采用传统的综合治理方法,包括:止泻、补液以纠正水、扶持肠道正常菌群,感染性腹泻者给予抗生素治疗等综合治疗。
3 治疗结果
患儿的住院时间平均为(6.8±1.7)天。研究组有1例转为慢性腹泻,对照组有2例转为慢性腹泻。研究组的治愈率为89.37%,对照组的治愈率为76.45%,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N)
4 讨论
小儿腹泻是由病毒感染、喂养不当等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腹泻为主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小儿腹泻的发病年龄多在2岁以下。
小儿腹泻根据发病机制分为感染性腹泻与非感染性腹泻两大类。小儿腹泻主要临床表现为大便性状改变,呈稀便、水样便脓血便等,大便次数明显增多。小儿腹泻根据病程可分为:①急性腹泻(病程在2周以内);②迁延性腹泻(病程在2周至2个月);③慢性腹泻(病程在2个月以上)。小儿腹泻根据病情可分为轻型、中型及重型三型。
关于是否在小儿腹泻的治疗早期给予饮食及营养支持,目前尚存在争议。传统观念认为,腹泻时进食营养不易被吸收,而且会加重肠道负担。禁食可减少大便次数,但此种做法导致的腹泻病程延长和营养不良。已有研究表明,各类腹泻时食物营养吸收率好,进食后食物吸收率大都在60%以上[4]。因此,认为患儿腹泻时不仅不应该禁食,而且应鼓励患儿多进食。也有学者研究认为,急性腹泻期及早进食能预防营养不良和迁延性腹泻的发生[5]。同时,婴幼儿理想饮食应首选母乳喂养,也可选用大豆粉米粉、牛奶、粉等制成具有高能量、高蛋白、低乳糖、低渗压等特点的营养配方。针对小儿腹泻病因治疗,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合理的营养支持治疗,忌滥用抗生素,可有效提高治愈率。
参考文献
[1] 胡云清,秦萌.小儿腹泻病的诊断[J].中国社区医师,2006,22(10):8.
[2] 金汉珍.要儿乳糖不耐受症[J]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481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