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健康月刊·A版》 > 2011年第5期 > 正文
编号:12113642
卢戈氏液染色在早期食管癌普查中的意义与评价
http://www.100md.com 2011年5月1日 胡华 金建军
第1页

    参见附件(2741KB,2页)。

     [摘要] 目的 观察胃镜下卢戈氏液染色是否能提高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率。方法 选取太行山脉食管癌高发区40-69岁的普通居民1000人。先做常规胃镜检查,可疑处活检。然后胃镜下卢戈氏液食管粘膜染色,在阳性部位再进行活检。结果 常规检查发现中晚期食管癌6例,早期食管癌0例,非典型增生10例,卢戈氏液染色后发现中晚期食管癌6例,早期食管癌(包括原位癌)7例,非典型增生31例。染色后早期食管癌和非典型增生的检出率明显高于染色前P<0.05。结论 内镜普查早期食管癌应用卢戈氏液染色可显著提高早期食管癌及非典型增生的检出率。

    [关键词] 卢戈氏液; 食管癌; 普查

    [中图分类号] R7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5-028-01

    我国是食管癌病死率最高的国家,早期诊断与食管癌患者的治疗和预后密切相关[1]。在食管癌高发区应用胃镜普查是提高早期食管癌发现率的有效方法。早期食管癌在胃镜下表现无特异性,容易漏诊。内镜下粘膜染色技术早在20世纪50年代的日本已经开展并逐渐发展成熟。在国内虽早已开展,但远没有普及和推广。现我们选取食管癌高发区普通居民1000人,应用普通胃镜检查和卢戈氏液染色检查两种方法分组比较,来评价内镜下卢戈氏液染色是否能提高早期食管癌的检出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太行山脉食管癌高发区域五个自然村普通居民,年龄40—69岁共1000人,男382人、女618人平均年龄57岁,其中小于55岁477人,大于等于55岁533人。普查对象无食管病症状,无碘过敏及甲状腺病史。

    1.2 方法 对每例受检查者先做常规胃镜检查,可疑处活检,然后退镜至贲门,从活检孔道插入塑料喷洒管,前端伸出内镜1cm,用20ml针管抽取1.2%卢戈氏液15ml自下而上边退镜边注入卢戈氏液,使其均匀喷洒在食管粘膜上。染色后胃镜再进入胃腔内及时吸净食管及胃腔内存留的碘液,1分钟后边退镜边观察食管粘膜。通常正常粘膜被染成棕褐色,病灶或异型增生呈现不同程度的不染或浅染色区域(即阳性所见)。一般3—5分钟后颜色消退,对阳性区域中央进行活检,咬取块数视病灶大小而定。如染色后发现多处散在病灶,应尽可能将可疑病灶均要取活检。活检标本用固定液固定送病理室检查。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理论数小于5的采用卡方校正检验,检验水准a=0.05。

    2 结果

    2.1 经过对卢戈氏液染色异常部位的粘膜进行病理检查,结果示内镜下卢戈氏液染色可以大大提高食管早期食管癌和非典型增生的检出率,与常规胃镜检查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常规胃镜组与卢戈氏液染色组病变检出情况

    2.2 将卢戈氏液染色后的病例以55岁为界分为小于55岁组和大于等于55岁组两组比较。结果示早期食管癌和非典型增生的发病率大于等于55岁组明显高于小于55岁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 2 以55岁为界分组比较病变检出情况

    2.3 将染色后的病例以性别分组比较。结果示早期食管癌的发病率男性组明显高于女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3。

    表3 按性别分组比较病变检出情况

    3 讨论

    我国是食管癌发病率、死亡率最高的国家,也是食管癌治疗技术最普及的国家之一。太行山区属世界食管癌高发区,食管癌早期大多无明显症状,提高早期食管癌的检出率,早期治疗是减轻食管癌病死率和家庭经济负担的有效途径。少数早期食管癌与食管炎等良性病变的症状相似,并且二者在x线和普通内镜下很难区别,造成早期食管癌的延误治疗,虽然近年来随着技术发展超声内镜、荧光内镜、放大内镜、共聚焦内镜等出现,虽能提高检出率,但因价格高昂无法普及推广[2]。内镜下食管粘膜卢戈氏液染色费用低廉操作简便,有助于提高早期食管癌的检出率和普查效果。

    卢戈氏液染色诊断食管粘膜病变的机制:正常人的非角化的食管鳞状上皮细胞内及细胞间隙含有大量糖原,糖原遇碘后呈棕色的着色反应。若因肿瘤、炎症、瘢痕、基底细胞增生等造成食管粘膜细胞内糖原丧失或减少,遇到碘后就不能出现正常的着色反应,呈不染色或染色不良的区域。利用此特点在内镜下可以清楚的观察与鉴别轻微的食管粘膜病变,可准确的判断粘膜病变存在的部位和范围,更有利于去活检。而这些病变仅靠肉眼很难识别的, 通过碘染色能清楚显示正常着色食管粘膜上皮与不着色和淡染的病变区域,可准确地判断粘膜病变存在的部位和范围,更有利于取活检标本[3]。

    本研究通过卢戈氏液染色与常规胃镜检查分组比较,发现卢戈氏液染色后早期食管癌和非典型增生的检出率明显高于染色前,活检例数也有所增加,减少了漏诊率,提高了检出率。提示常规胃镜观察有一定的局限性,操作者的经验不同,差异较大,卢戈氏液染色可以弥补以上不足,可提高普查效果。本研究还发现早期食管癌和非典型增生的发病率55岁以后明显高于55岁以前,并且按性别比较还发现早期食管的发病率男性明显高于女性。提示55岁以上的男性更应受到重视,高发区胃镜普查更应侧重于这类人群。

    参考文献

    [1] Wang GQ,Jiao GG chang FB,et al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741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