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健康月刊·A版》 > 2011年第12期 > 正文
编号:12146541
某煤电机组锅炉烟气改造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2月1日 唐柯鸿
第1页

    参见附件(2869KB,2页)。

     [摘要] 目的 对某煤电机组锅炉烟气改造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分析和评价,论证项目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工程分析法、检查表法和类比法等评价方法对项目进行定性定量评价。结果 项目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氨、一氧化碳、氮氧化物、二氧化硫、氧化钛、五氧化二钒、粉尘、高温、低温、噪声等。项目的选址与总体布局、拟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配置、职业病防治专项经费概算等基本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结论 该建设项目属于职业病危害一般的建设项目,如能认真落实拟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以及本报告中所提出的补充措施,从职业卫生防护角度分析,本项目是可行的。

    [关键词] 低氮改造; 建设项目; 职业病危害; 预评价

    [中图分类号] R979.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12-377-02

    环保部部长周生贤在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2010年年会上提出,“十二五”中国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种类将扩大到四项,即在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的基础上增加氨氮、氮氧化物。为响应国家环保政策,某发电有限公司发电机组计划进行锅炉燃烧系统改造,以实现氮氧化物排放浓度降低的目标,受企业委托,笔者对此项目进行了职业病危害预评价。

    1 内容与方法

    1.1 评价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监督管理的通知》、《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技术导则》、《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等为本次评价的主要法律法规、技术规范依据,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为本次评价的主要基础技术依据。

    1.2 评价范围和内容 评价范围为某发电厂锅炉烟气脱硝改造项目的主要生产装置以及相配套的辅助生产设施,主要包括两台发电机组锅炉、新建的SCR脱硝装置以及新建的液氨储存区。评价内同包括项目的选址、总平面布局、设备布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影响、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以及卫生辅助用室等。

    1.3 评价方法 采用工程分析法、检查表法、类比法以及综合分析法等评价方法进行定性定量评价。

    2 评价结果

    2.1 选址和总体布局 符合当地规划及选址地点位于南通市区的下风侧,选址地块符合当地的城乡规划,选址地块地势平坦,地形地貌清楚,无气象、地质等重大自然灾变隐患;选址地水源丰富,水陆交通便捷。整个项目分为三个内容,锅炉低氮燃烧系统和脱硝反应系统布置到原有的锅炉系统区域,液氮储存系统单独布置。可能产生有毒有害气体的车间采用露天布置,地势开阔,自然通风良好。

    2.2 建设规模及工程内容 项目主要工程包括2×330MW亚临界燃煤发电机组锅炉低氮改造、新建SCR脱硝装置以及新建液氨储存区(按2×330MW+2×1000MW级容量建设)。

    2.3 工艺流程双尺度低NOx燃烧技术 以炉内影响燃烧的两大关键尺度(炉膛空间尺度和煤粉燃烧过程尺度)为重点关注对象,全面实施系统优化。SCR脱硝工艺:液态NH3首先经NH3蒸发器,再经过NH3-空气混合器,被空气稀释并携带与烟气均匀混合,然后一起通过一个由催化剂填充的催化反应器。在催化剂作用下,NOx和NH3发生还原反应,生成N2和H2O。

    2.4 职业病危害因素 识别本项目分为四个评价单元进行识别。锅炉燃烧系统:煤粉尘、煤灰粉尘、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高温和噪声,主要存在于锅炉系统巡检和检维修岗位;脱硝反应系统:氨、氮氧化物、氧化钛、五氧化二钒、高温和噪声,主要存在于脱硝系统巡检和检维修岗位;液氨储存系统:氨、低温和噪声,主要存在于液氨储运,液氨装卸以及巡检岗位;公用辅助工程:粉尘、氨和噪声,主要存在于除尘系统巡检,废水系统巡检等岗位。

    2.5 类比项目检测结果 类比项目锅炉燃烧系统和脱硝装置监测项目主要包括:氨,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粉尘,噪声和高温。

    2.5.1 化学毒物 化学毒物检测结果见表1,检测结果表明锅炉燃烧系统和脱硝装置各岗位检测点空气中氨,一氧化碳,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的浓度均符合《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2.1-2007)的要求。

    2.5.2 噪声 噪声检测结果见表2,检测结果表明5#机组巡检岗位属噪声轻度危害岗位,5#机组副值岗位为噪声安全作业岗位。

    2.5.3 高温 高温检测结果见表3,检测结果表明各岗位高温强度符合《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GBZ2.2-2007)的要求。

    2.6 职业病防护措施

    2.6.1 防毒防尘措施 每台炉及煤仓间设一套真空清扫管道系统;锅炉封闭坪台地面采用设有坡沟可水冲洗设计,便于及时清除积尘,防止二次扬尘;在炉体四周安装移动吸尘装置,便于清除现场积尘;生产操作必需接触有毒物料时,佩戴合适的防毒面具、丁基橡胶手套和耐酸耐碱的长统胶靴,接触酸、碱物料时还应增加系戴耐酸耐碱围裙,避免皮肤接触;液氨储罐设置安全喷淋系统。

    2.6.2 防噪声措施 设备选购充分考虑选购低噪设备;锅炉向空排汽、安全阀排汽管道上,均安装排汽消声器;控制室采用高效隔声门窗和室内吸声设计。

    2.6.3 防高温措施 所有设备均为露天布置,充分利用自然通风进行散热;设备采取保温隔热措施。

    2.7其他 该公司成立了工业卫生及职业病防治领导小组,并对职业病防治相关部门包括安监部、生技部、卫生所、人力资源部等具体职责作了规定。厂内建有专门的职工学习室,拟定期对职工进行职业卫生培训,并进行考核。拟为作业人员配备相关的个人防护用品。划拨了职业卫生、环保、安全等专项经费,拟建立较完整的职业健康监护体系。

    3 讨论

    3.1 评价与结论 项目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氨、一氧化碳、氮氧化物、二氧化硫、氧化钛,五氧化二钒,粉尘、高温、低温、噪声等;企业目前采取的卫生防护措施基本合理,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等有关标准、规范的要求;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配置、辅助用室的卫生设施配置以及职业卫生专项经费概算等基本符合国家卫生标准。本项目在正常生产、设备完好、各项卫生技术措施运转正常等条件下,并加强个人防护,可以将职业病危害控制在最低限度。

    3.2建议 1)在脱硝反应系统区域、液氨运输装卸区域、液氨储罐区域、液氨蒸发器、液氨缓冲罐区域以及氨区控制室设置氨有毒气体报警装置;2)在靠近可能发生氨泄漏的设备管道处设置冲淋洗眼装置,其服务半径应小于15m,并对冲淋洗眼装置做好日常维护;3)在液氨储罐区设置风向标,在生产区和非生产区之间设置绿化隔离带,防止非生产区空气受到污染,并应在储罐周围设置氨泄漏报警仪,一旦发生泄漏事故,立即启动应急措施;4)氨储罐等应采用防腐材料或衬涂防腐材料,其它有关管道及附件,也应采用防腐措施;5)项目设备检修以及催化剂更换时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869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