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注射利多卡因抑制芬太尼所致呛咳反应的临床观察
第1页 |
参见附件(2735KB,2页)。
[摘要] 目的 观察静脉预先注射利多卡因对全麻诱导期间不同剂量芬太尼所致呛咳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 80例需全身麻醉下行择期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利多卡因Ⅰ组(利多卡因1.5mg/kg+芬太尼3μg/kg)、Ⅱ组(利多卡因1.5mg/kg+芬太尼5μg/kg)和对照Ⅰ组(生理盐水5ml+芬太尼3μg/kg)、Ⅱ组(生理盐水5ml+芬太尼5μg/kg),观察4组芬太尼注射后的呛咳发生率及程度。结果 剂量不同芬太尼诱发呛咳反应有差异,剂量大的呛咳发生率高。对照Ⅰ组、Ⅱ组呛咳发生率分别为15%和35%,利多卡因Ⅰ组、Ⅱ组呛咳发生率分别为0%和10%,对照组与利多卡因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静脉预先注射利多卡因能有效预防芬太尼诱发的呛咳反应,且对剂量大的芬太尼所致的呛咳效果更佳。
[关键词] 利多卡因; 芬太尼; 呛咳
[中图分类号] R45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12-048-01
芬太尼是全身麻醉诱导期间的常用药物,除能够达到满意的镇痛效果外,还可以有效地降低诱导及气管插管期间的应激反应,但静脉注射芬太尼后患者常发生激烈的呛咳反应,发生率为28%-65%[1]。剧烈呛咳造成颅内压、眼内压、腹腔内压和血压急剧升高,对于颅内高压、开放性眼外伤、以及动脉瘤患者可能引起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如何预防芬太尼诱发呛咳反应,对提高麻醉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1 资料及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择期手术患者ASAⅠ-Ⅱ均无心肺肝肾及内分泌疾患的患者80例,所有患者均无哮喘、慢性咳嗽、慢性阻塞性肺部疾患病史。年龄23-62岁,随机分成4组,利多卡因Ⅰ组、Ⅱ组各20例,男性22例,女性18例;对照组Ⅰ组、Ⅱ组各20例,男性20例,女性20例。
1.2 方法 依据芬太尼用量,利多卡因Ⅰ组(利多卡因1.5mg/kg+芬太尼3μg/kg)和Ⅱ组(利多卡因1.5mg/kg+芬太尼5μg/kg),对照Ⅰ组(生理盐水5ml+芬太尼3μg/kg)和Ⅱ组(生理盐水5ml+芬太尼5μg/kg),患者入室建立外周静脉通道并监测连续心电图、脉搏血氧饱和度和无创血压。各组患者均在外周静脉注射利多卡因或等量生理盐水1min后,再分别给予芬太尼3μg/kg或5μg/kg,5s内推注完毕,2min内记录患者呛咳次数及强度变化。呛咳强度记录方法:1级:无呛咳,呼吸均匀;2级:单独一声呛咳;3级:呛咳持续时间<15秒;4级:呛咳持续达到或>15秒)。
1.3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用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x±s)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x2分析,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等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衡可比(见表1)。剂量不同芬太尼诱发呛咳反应有差异,剂量大的呛咳发生率高。对照Ⅰ、Ⅱ组患者的呛咳发生率分别为15%,35%。利多卡因Ⅰ、Ⅱ组呛咳发生率分别降到0%和1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临床全麻诱导期间外周静脉注射芬太尼后可诱发呛咳反应,其机制还不十分明确,可能与其抑制交感中枢传出冲动,使迷走神经活性处于相对优势,从而引起支气管反射性收缩,兴奋相邻部位的快速适应性肺部牵张感受器诱发呛咳有关,但迷走神经的参与并未得到实验研究的肯定;也可能与诱发肺柱状上皮细胞释放组胺有关,也可能与其引起肌肉僵直导致声带突然内收有关[2-3]。
芬太尼诱发呛咳有研究表明与其剂量、给药途径、给药速度及患者机体病变等因素密切相关[2-4]。本组静脉注射芬太尼的剂量分别为3μg/kg和5μg/kg,观察结果,剂量不同芬太尼诱发呛咳反应有差异,剂量大的呛咳发生率高。相关文献报道,2.5ug/kg芬太尼2s内推注完毕呛咳发生率为63%[4],本实验芬太尼用量均比文献报道大,而呛咳发生率较低,主要与本组给药速度5s有关。利多卡因能抑制呛咳的机理可能与抑制脑干功能相关,也可能与利多卡因阻断了气管内和喉咽部的外周性咳嗽受体有关。Pandey等[5]在芬太尼给药前1min预先静脉注射利多卡因1.5mg/kg,与对照组相比,呛咳的发生率从34.22%降至13.14%,但是对呛咳强度没有明显影响。本实验观察结果,静脉预先注射利多卡因能有效预防芬太尼诱发的呛咳反应,与Pandey等一致,且对剂量大的芬太尼所致的呛咳预防效果更佳,对呛咳强度有一定影响,也许有更多样本观察就能更好说明这一问题。
综上所述:全麻诱导期间静脉注射芬太尼前预防性给予利多卡因1.5mg/kg能够显著降低呛咳发生率,且对剂量大的芬太尼所致的呛咳预防效果更佳。
参考文献
[1] 韩潮,黄绍强.不同药物对芬太尼呛咳反应的抑制作用[J].复旦学报,2007,Jan,34(1):135-137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735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