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健康月刊·A版》 > 2011年第12期 > 正文
编号:12146521
兰州市肺癌发病流行趋势及健康教育(1)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2月1日 王力 伦渊明 任安 潘峰
第1页

    参见附件(3892KB,3页)。

     [摘要] 目的 分析兰州市肺癌的流行特征及发病状况。方法 利用兰州市肿瘤登记报告和随访管理系统收集的肺癌发病资料,分析了全市肺癌粗发病率、中国标化发病率、累积率和截缩率,以及流行特征和年龄发展趋势。结果 肺癌居兰州市区恶性肿瘤第1位,2005至2007年兰州市区共新诊断肺癌病例1984例,平均粗发病率为38.28/10万,中标率为31.42/10万,远高于同期的国内水平,总的新发病例中男性占72.58%。肺癌是兰州市男性发病率第1位,女性第2位的恶性肿瘤。72.17%的病例都集中在60岁以上年龄组。结论 肺癌已成为银行向兰州市居民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肺癌应作为兰州市区未来恶性肿瘤防治的重点,着重控制危险因素并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积极开展健康教育。

    [关键词] 肺癌; 发病率; 流行病学; 兰州

    [中图分类号] R73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12-396-02

    肺癌是对人类健康和生命威胁最大的恶性肿瘤,绝大多数肺癌起源于支气管粘膜上皮,故亦称支气管肺癌。近50多年来,世界各国特别是工业发达国家,肺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均迅速上升,目前已经成为全球头号癌症杀手,是人类因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每年全世界肺癌新发病人数逾130万,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1]。而在中国肺癌也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2]。其发病率在城市地区男性占第1位,女性占第2位,在农村地区男女都位居第3位[3]。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环境的改变,甘肃省肺癌死亡率已经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4],而兰州市是甘肃省经济文化较发达的中心城区,户籍人口近170万,肺癌的高增长态势也已经成为危害兰州城市居民生命健康的最大威胁。

    本文依据兰州市市区人群恶性肿瘤登记资料,对兰州市肺癌发病流行特点及发展趋势做初步探究,为探寻病因学研究和健康教育与促进提供线索,并为行政部门制定科学的公共卫生策略和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所有资料来源于甘肃省肿瘤登记系统(IARCCanReg4)。为了建立和完善甘肃省肿瘤登记报告管理制度和方法,根据《中国癌症预防与控制规划纲要》(2004-2010年)和《中国肿瘤登记工作指导手册》要求,制定《甘肃省癌症预防与控制纲要》(2005-2010年),结合甘肃省实际编写了《甘肃省肿瘤登记报告工作手册》,确定了甘肃省肿瘤登记报告的管理模式,并制定《甘肃省肿瘤登记工作规范(试行)》,由各肿瘤登记处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医疗机构执行。

    全市各级医疗机构(共69家)参与恶性肿瘤登记报告工作,报告范围是具有兰州市五区户籍的所有恶性肿瘤(包括中枢神经系统良性肿瘤)病例;报告病种按照世界卫生组织指定的国际疾病分类(ICD)中恶性肿瘤部分及中枢神经系统的良性肿瘤登记报;报告采用甘肃省肿瘤登记处统一印制的“甘肃省肿瘤新发病例报告卡”;报告内容包括病人姓名、性别、身份证号、出生日期、工作单位、职业、户籍地址、肿瘤部位、病理学类型、诊断日期和诊断依据等。每一病例都由诊断医师填写,并经过社区医师随访复核后,由各诊断医院上报区、市两级疾病控制预防控制中心进行核查,剔除非恶性肿瘤和非本市户籍的病例,检查卡片填写情况,发现漏填、项目不完整或内容可疑者,退回报告单位重新填写。最后由甘肃省肿瘤登记处按照《中国肿瘤登记工作指导手册》和《甘肃省肿瘤登记报告工作手册》的要求对卡片进行审核。对所有登记资料进行ICD编码并剔除重复的工作,剔重工作采用手工直接核对和计算机剔重相结合的方法,并将信息资料录入甘肃省肿瘤登记系统(IARCCanReg4)。对仅有死亡资料而无发病资料的病例,由社区随访医师逐一家访,在获得其生前诊断信息后补充发病资料。

    兰州市人口资料来源于兰州市公安局、统计局定期发布的人口数和人口构成。“市区”指中心城区,分别是城关区、七里河区、红古区、安宁区、西固区,覆盖169万左右人口。本文所指肺癌即国际疾病分类ICD-10中的C33-C34(气管、支气管、肺恶性肿瘤);组织病理学诊断比例(MV%)为62.11%,影像学诊断比例为31.63%。

    1.2 统计方法和指标 全部采用“甘肃省肿瘤病例登记和管理系统”进行数据收集和初步审核;采用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ARC)的IARC-Check程序[5],对病人的肺癌粗发病率及标化发病率进行逻辑审核;用Excel进行数据汇总分析。疾病分类按国际疾病分类ICD-10与国际肿瘤分类ICD-O-3编码。统计指标按国际癌症登记协会(IACR)的肿瘤登记技术指南[6]和全国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的中国肿瘤登记工作指导手册[7]进行计算,应用年均变化百分比(annualpercentchange,APC)模型分析肺癌发病率的时间趋势[8]。

    本文提及的截缩率是35-64岁年龄组的截缩发病率,用35-64岁各年龄组的标准人口调整发病率之和除以世界标准人口中35-64岁所占的比例,单位是10万分之一;累积率是将从出生到设定的年龄(本文设定64岁和74岁)每岁的发病率相加,可作为累积危险度的近似值,用以估计某人从出生到该年龄发生或死于恶性肿瘤的危险性,本报告将5岁作为一个年龄组来做近似估算,单位是%;APC指率的时间趋势分析,反映相对变化的程度。将发病率作为应变量y,年份作为自变量x,拟合直线回归模型y=α+βx+ε,从回归系数β可以估计APC,并用百分数表示APC=100×(eβ-1),t检验回归系数β是否等于零来验证其变化显著性[9]。

    2 结果

    2.1 兰州市区新发肺癌诊断资料的质量评价 病理诊断率是(MV%)是评价登记资料完整性和有效性的重要指标,它显示了被登记的恶性肿瘤病例的可靠性,本文所指的病理组织学诊断还包括细胞学诊断和血片、骨髓片。2005-2007年兰州市登记的所有肺癌新发病1984例病例中,病理诊断所占比例为62.11%,由于相当部分肺癌患者未做手术,而主要依赖影像学诊断,X线、CT、超声、内窥镜所占比例为31.63%(见表1)。

    表1 兰州市区新发肺癌诊断依据比例

    2.2 兰州市区肺癌发病情况 兰州市共新诊断肺癌病例1984例,其中男性1440例,是兰州市男性发病第1位的恶性肿瘤,粗发病率为54.17/10万,占总新发病例72.58%;女性544例,是兰州市女性发病第2位的恶性肿瘤,粗发病率为21.55/10万,占总新发病例的27.42%。0-64岁和0-74岁男性肺癌的累积率分别为2.45%和7.65%,女性为0.87%和3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3892KB,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