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健康月刊》 > 2010年第7期 > 正文
编号:12294426
38例产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临床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0年7月1日 袁莲花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 产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是在临床上因多种疾病而引起的血管内凝血的病理过程,从而导致多种疾病的诱发。在产科临床上的并发症引起的患者为普遍现象。本文针对产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临床治疗效果来进行研究。 方法 回顾性的分析我院收集治疗的38例临床产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患者,根据患者治疗方式分为A治疗组(19例)与B对照组(19例)。A治疗组给予患者采用潘生丁,用量100~600mg/d、并对患者血压、各脏器的功能、血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等进行观察。而B对照组通过给予患者使用的肝素到DIC指标表现为正常情况下,并输注葡萄糖来对患者加固治疗。结果 B对照组的产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患者临床效果明显优于A治疗组。A治疗组与B对照组病死率分别为15.79%和10.53%,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凝血功能恢复率B对照组(89.47%)与A治疗组(73.6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医学使用肝素加葡糖糖液对产科患者治疗DIC功效显著,疗效显著优于A治疗组。

    【关键词】 产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71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07-067-02

    临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经不是简单的疾病表现,而是经过研究发现是由于患者身体多种病因而引起的严重止血功能紊乱病理。DIC疾病是在患者疾病的基础上,由于血管内皮细胞的严重受损,而使得凝血系统被激活,造成凝血的亢进,从而导致了整个机体中的微血管因子引发的激活纤溶系统并伴有血小板功能障碍,使产科DIC患者全身性的引起出血,所以产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根据研究发现是由多种致病因素导致的病理生理过程,它的病情非常的凶险,变化过程很快,严重的导致到母婴之间的生命危险。在医学临床上,随着抗凝血技术的不断发展,从而大大降低了产科中的母婴死亡率。现将我院2005年1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38例临床产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患者,采用此两种方式治疗的疗效进行分析比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产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患者38例,均符合血栓与止血学术诊断标准。年龄23~33岁,平均年龄28岁。

    1.2发病原因 在38例患者中,其中初产妇18例患者,经产妇20例患者,其中产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剖宫产11例产科患者,阴道分娩12例患者,钳刮15例患者。

    1.3 临床诊断 本院收治的38例患者除了有以上的发病临床症状外,都符合中华医学会的产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实验诊断标准。

    1.4 临床治疗方法 A治疗组(19例)给予患者采用潘生丁,用量100~600mg/d、并且对患者血压、各脏器的功能、血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等进行临床观察。而B对照组(19例)给予患者肝素25~50mg溶于5%葡萄糖100ml1小时滴完,4-6小时后再予肝素50~100mg溶于500ml液中24h维持静滴,总量75~150mg/d。在治疗过程中,医学临床观察将凝血时间控制在20-25分钟左右。两组的妇科患者的性别、年龄、凝血程度经统计学分析,无明显差异性,在一些临床上具有可比性。

    1.5 统计学方法 两组数据采用卡方检验。同组中不同使 用方法组亦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治疗结果显示,B对照组疗效显著于A治疗组,A对照组中患者19例存活产科患者14例(73.68%),其余3例(15.79%)患者因为产科过程中出血不凝死亡,2例患者出现心、肺、肾等功能衰竭。B治疗组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患者19例存活产科患者17例(89.47%),19例患者中凝血功能恢复为17例患者,2例(10.53%)患者因为产科过程中死亡。治疗研究分析,A治疗组的存活率明显低于B对照组。

    2.1 A治疗组与B对照产科DIC患者治疗效果比较,见表2-1

    2.2 产科DIC预防与治疗

    临床产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基础疾病为:羊水栓塞,妊高征,胎盘早剥,死胎,肝脏疾病等症状。医学临床者只有做好产前保健的工作,以便更好的建立高危门诊,及时治疗各种产科并发症或终止妊娠,是预防产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关键要点。治疗DIC的根本是去除病因、积极治疗原发病以阻止内外源性促凝物质入血。产前DIC要抓住时机解决分娩问题,如无宫缩或没有阴道分娩条件,要尽快行剖宫产,在保守治疗无效时,及时切除子宫,即使在休克状态下,也应在抗休克的同时行子宫切除术,治疗是否及时对抢救成功有着重大意义。

    3 讨论

    产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大部分都以临床羊水栓塞、胎盘早剥、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引起,临床医学上要合理的使用治疗药物和治疗技术,加强围产期保健和治疗各种产科合并症、以此来减少产科病症的发生和危险是预防产科DIC的关键。在患者DIC时,不仅纤维蛋白原缺乏,其他凝血因子也会减少,故输新鲜血有利于凝血系统的恢复,并补充了血容量。凝血因子应在肝素治疗后再补充,否则会加重血管内凝血而消耗更多的纤维蛋白原。

    合理应用肝素一直被认为是治疗产科DIC的重要手段。因产科DIC高凝期很短,很快进入消耗性低凝期,故肝素用药时机较难判断,肝素的应用必须十分慎重,如用药不当会加重出血,甚至导致难以控制的大出血。现主张小量静脉滴注,每日6000 IU即可改善出血症状,只有在输血错误和羊水栓塞等才需用较大剂量。

    综合所述,临床产科的治疗不仅仅要采取针对性的临床预防为主,更需要提高产科患者高危妊娠、分娩的认识,防止产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发生。应用临床治疗方法合理使用肝素治疗,从而来阻断外源性凝血物质,让患者的病情可以迅速的得到改变,自然的去缓解症状,从而促进医学凝血症状的发生。目前,治疗产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方法日趋成熟,其临床应用已经扩展到各种临床上常见的产科疾病原理之中,如羊水栓塞、胎盘早剥、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本文研究表明,B对照组的激活患者凝血有明显改善。用医学临床使用肝素治疗产科DIC患者,在改善临床症状、生活状态和生活质量上,值得医学临床不断的研究推广使用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349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