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健康月刊》 > 2010年第7期 > 正文
编号:12294438
妊娠晚期鼻腔肉芽肿型毛细血管瘤1例并诊疗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0年7月1日 简敦炳 杨柏球 刘崇梅
第1页

    参见附件。

     【中图分类号】R446.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07-079-02

    血管瘤是起源于脉管组织的良性肿瘤,在鼻腔的良性肿瘤中,血管瘤最为常见。多见于青壮年,好发于鼻中隔、下鼻甲和上颌窦[1 ]。我院2009年5月收治1例妊娠晚期鼻腔肉芽肿型毛细血管瘤,经鼻手术和病理证实,观察1年以上无复发。为提高临床对本病的诊治,现回顾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患者:蒋某,女性,38岁,因妊娠6月后反复右鼻出血、渐进性鼻塞4个月2009年5月入院。患者10月前妊娠,4月前出现右鼻反复出血,当时未引起重视,随后鼻出血频繁并出现轻度鼻塞。在我院就诊诊断为鼻血管瘤,由于妊娠未治疗。鼻部肿块生长迅速,很快右鼻完全阻塞,并突出前鼻孔。现已分娩故入院治疗。体检一般情况好,心、肺、肝脏均末见异常,无明显贫血。专科检查,右侧鼻部被胀大,右侧鼻前庭、鼻腔见一新生物如图所示,呈椭圆形桑葚状约30×20×20mm大小,部分脱出鼻前庭外口,脱出部分见糜烂坏死结痂呈褐色,位于鼻前庭及鼻腔部分表面呈紫红,新生物带蒂,蒂部在右侧鼻中隔粘膜前端近鼻阈处。蒂部约5×5mm大小,肿块质软、触之易出血,但出血量不大。右鼻腔窥视不清,鼻中隔无偏曲,左鼻腔末见明显异常。鼻腔鼻窦CT平扫示:右鼻腔鼻前庭内软组织密度影。各鼻窦末见明显明显异常。入院后实验室检查结果均正常。

    1.2 手术方法

    在局麻下行右鼻腔鼻前前庭肿块摘除术,右鼻腔内给予1%丁卡因肾上腺素棉片行粘膜表面麻醉.取1%利多卡因2ml加入少许肾上腺素,在肿块蒂部周围皮下和粘膜下注射。待麻醉满意后用纹丝钳钳蒂部阻断滋养血管并完整摘除新生物。视野清晰后切除蒂部,蒂部约10mm×10mm组织用双极电凝烧灼止血并防止复发。创口处涂金霉素眼膏贴明胶海绵用凡凡士林纱条填塞右鼻前庭及鼻腔前部.术中出血少约20ml。术后给予抗炎止血等药物治疗。术后48小时取出纱条。无再出血现象。术后将摘除组织送病检。病检报告为肉芽肿型毛细血管瘤。术后7天治愈出院。术后复查半年无复发无鼻阈狭窄等并发症。

    2 结果

    术后病理报告均为病检报告为肉芽肿型毛细血管瘤。。光镜所见:瘤细胞。随访1年未复发。

    3 讨论

    鼻部血管瘤为鼻部常见良性肿瘤之一,其病因至今尚不十分清楚。有胚胎残留、慢性炎症、外伤、内分泌紊乱及真正良性肿瘤等到学说。本例患者妊娠6个月后发病,可能为妊娠晚期内分泌活动异常所致鼻腔妊娠期血管瘤。鼻腔妊娠期血管瘤最早由Shallit JB等[2]报道,是一种与妊娠有关的肿瘤。其病因和发病机理目前仍不十分清楚,可能与妊娠期体内激素不平衡有关。其中雌激素与毛细血管瘤的发展有密切关系。有研究表明某些血管瘤中雌二醇

    受体含量、特异性的雌二醇-17B受体的结合活性明显增高[3]。鼻腔鼻窦血管瘤的临床表现,随病程长短及病变范围大小而异,鼻腔血管瘤以单侧反复鼻出血和进行性鼻塞为突出表现,出血多者可继发贫血,肿块较大可致鼻中隔偏曲而双侧鼻塞。早期鼻窦血管瘤可无任何症状,随病变增大可出现鼻塞和鼻出血。常为隐蔽性鼻出血,屡经检查不能发现确切出血部位,多只能发现出血来自中鼻道。肿瘤较大者,窦腔扩大,壁受压吸收变薄,甚至破坏。肿瘤向外扩展致鼻腔或自前、后鼻孔脱出。可发生面部畸形眼球突出、复视、斜视视力下降、头痛等。

    本文报告的1例发生于妊娠后期,其在分娩后有生长延缓及停止趋势,提示与妊娠前后体内雌激素水平变化有关。临床主要表现为反复鼻出血,可伴鼻塞。该病的治疗,在妊娠期无明显和体征,最好不手术,严密观察;若出现反复出血或有并发症,宜及早手术。分娩后较大的血管瘤,不易完全消失,也需手术摘除。其治疗方式可参照非妊娠期的鼻腔血管瘤,如单纯手术摘除,冷冻、激光、电凝、硬化剂、放疗、局部注射硬化剂等[4]。我们认为血管瘤基底部适当烧灼,能彻底去除血管瘤基底部,有效降低了术后复发可能,值得临床应用。妊娠期鼻出血患者在临床中并不少见,作为耳鼻咽喉科医生行鼻腔止血时应注意检查有无鼻腔妊娠性血管瘤存在,以防漏诊致患者反复出血。

    参考文献

    1.姚照华.鼻腔妊娠性血管瘤1例[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94,9(6);358.

    2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288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