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健康月刊》 > 2010年第11期 > 正文
编号:12293814
气官切开术切口两种护理方法的对比研究
http://www.100md.com 2010年11月1日 周 英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目的:研究脑部外伤昏迷的病人做气管切开术后,切口护理方法的探讨。方法:通过2008.1月~2010.9月脑部外伤昏迷的病人50例,气管切开术后的切口护理,随机分成0.5%碘伏消毒组25例,75%酒精消毒组25例。观察时间为气管切开后至伤口愈合。结果:发现0.5%碘伏液护理切口可使感染发生率明显减少,优于75%酒精护理切。

    【关键词】气管切开术;切口;消毒;护理

    【中图分类号】R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11-0118-01

    气管切开术是一种抢救病人生命的急救手术,气管切开的主要目的是解除喉梗阻,恢复呼吸道通畅,改善肺部换气功能,便于吸出下呼吸道分泌物, 这种手术往往对不少危重病人的抢救,收到良好的辅助治疗作用,气管切开术后的切口护理也是很重要的环节,目前许多医院切口护理多用75%酒精,在实践中我们发现用0.5%碘伏液进行切口消毒护理效果优于75%酒精。本文通过50例脑部外伤昏迷,复苏后的病人做气管切开术后,切口的护理用以上两种消毒方法进行对比,现把所得结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资料取自本院2008.1月~2010.9月脑部外伤昏迷的病人50例,其中男39 例,女11例 ;并将50例病人随机分成0.5%碘伏消毒组25例,75%酒精消毒组25例。观察时间为气管切开后至伤口愈合。

    1.2 切口感染判断:无感染: 干燥结痂开始脱落,切口闭合。轻度感染:切口潮湿有少量分泌物。中度感染:切口皮肤轻度红肿, 潮湿伴有少量脓性分泌物。重度感染:切口皮肤明显红肿, 分泌物呈脓性、血性,体温38℃以上。发现切口感染立即用棉拭子采样,进行细菌培养。其中0.5%碘伏消毒组切口感染1例,细菌培养为表皮葡萄球菌感染;75%酒精消毒组切口感染6例,其中表皮葡萄球菌感染5例,假单胞菌感染1例。

    1.3 方法:0.5%碘伏消毒组:根据气管切开术护理常规,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预防交叉感染。每日观察护理切口两次,保持切口清洁干燥, 并注意切口创面情况 ,用消毒棉签蘸0.5%碘伏轻抹切口周围,然后用无菌纱布覆盖包扎,每日2次。75%酒精消毒组:用75%酒精,按同样方法进行切口护理。如切口出现重度感染情况及早使用抗生素。

    2 结果

    2.1 两组气管切开术切口消毒护理效果见表1。

    2.1 两组气管切开术切口不同消毒方法表明,0.5%碘伏消毒组发生感染1例,发生率为4.0%;75%酒精消毒组发生感染6例,发生率为24.0%;统计学处理χ2=4.12,P<0.05。两组切口感染率有显著差异,可见气管切开术切口护理用0.5%碘伏液优于75%酒精。 

    3 讨论

    引起气管切开术切口感染的细菌种类较多,但经细菌培养主要为葡萄球菌[ 1]。其中表皮葡萄球菌过去一直认为是条件致病菌,致病力弱,但近年来在临床上感染已屡见不鲜,且有增加趋势。并且有学者发现凝固阴性葡萄球菌有细菌粘质等致病因子,引起耐药率增高,是医院感染的重要致病菌。院内交叉感染是造成切口感染的直接原因,气管切开术切口常成为细菌入侵的一个门户;切口护理不当极易引起切口感染。经临床观察,用碘伏消毒切口轻度感染1例, 通过细菌培养发现是表皮葡萄球菌感染;说明用0.5%碘伏液护理切口可使感染发生率明显减少。碘伏是碘与聚醇醚复合而成的广谱消毒剂,表面活性剂超载体与助溶作用,碘与菌体蛋白质中氨基酸结合使其变性,并可在治疗创面形成极薄杀菌膜,缓慢持久地释放有效碘,对各类细菌、芽胎、病毒、真菌、原虫均有较强的杀菌作用,性质温和,无毒、无味、无致敏性,对粘膜无刺激性,还有清洁作用[ 2]。我们还发现采用碘伏进行切口护理不但具有杀菌、消肿,而且可使创面渗出减少,创面收敛快,促进肉芽生长,愈合快,引起的刺激疼痛较轻微,易于被病人接受,而且用途广泛、效果确切,基本上替代了酒精、红汞、碘酒、紫药水等皮肤粘膜消毒剂。此外,低浓度碘伏是淡棕色溶液,不易污染衣物,是一种较好的护理消毒剂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483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