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健康月刊》 > 2011年第4期 > 正文
编号:12291565
柳州\来宾两市20家基层单位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1年4月1日 唐柳巧 袁梁宸 韦小妮 肖莉娜 周雪燕 王爱华
第1页

    参见附件。

     【中图分类号】R41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4-0174-02

    新生儿听力筛查(UNHS)的发生和发展是以听力学的发生和发展为基础的,听力学检查是筛查的基本方法和手段,在听力筛查中处于核心地位,本文主要通过对筛查患儿听力学结果的回顾性分析,得出新生儿的听力学特征,并对于病因学和筛查模式初步探讨。

    1 材料

    1.1 研究对象: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柳州、来宾两市20家基层接产单位出生的新生活产儿

    1.2 主要听力检测器材和参数:

    1.2.1 场所:在基层单位产科设一间相对安静的检测房,本室噪音达到听力筛查要求≤40分贝。

    1.2.2 声导抗检查:使用美国生产的GSI tympstar中耳分析仪进行测试

    1.2.3 听性脑干反应(ABR)、多频稳态诱发电位(ASSR)检查:采用美国IHS公司诱发电位仪进行测试,ABR刺激声为交替短声,带通滤波0.01-1.5kHz,叠加1024次,刺激率21.1次/s,分析时间10ms,记录电极置于前额发迹,参考电极置于同侧乳突,地极置于眉间,极间电阻<7kΩ,插入式耳机型号ER-3A。ASSR刺激声的载波频率为0.5、1、2、4 kHz,测试时8各调制声(每耳4个)分别给出。放大器增益为100 Hz,运用快速扫描模式

    1.2.4 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检查:采用美国INTELLIGENT HEARING 的SMART的DPOAE组件进行检查,刺激条件为f2/f1≈1.2,测试信号频率范围为0.7~6 kHz,每个测试点叠加24次,判定标准:在所有测试频率中2、3、4 kHz三个频率点的信噪比均≥3dB,且超出其1倍标准差即为记录到DPOAE,反之则为未记录到。

    2 方法

    根据基层单位的客观条件及具体情况,新生儿出生后即进入下列筛查模式:

    其中,新生儿初复筛工作在各个基层医院开展,检查在患儿3个月大内完成,检查方法为DPOAE,以畸变产物信号强度与本地噪音信噪比大于6dB为通过标准,所有听力初复筛未通过者均转诊至本院听力诊断中心,接受诊断性DPOAE、ABR或多频稳态听觉诱发电位检查,确诊的先天性听力障碍患儿均于听力中心新生儿听力筛查数据库登记,并于6个月龄前对确诊患儿进行听力干预,听力学检查结果的评价参考WHO1987年的分类标准,采用本中心的校正值,其标准如图1,患儿干预情况的获得主要进行电话随访,随访内容包括:患儿最近的听力评估结构,是否佩戴助听器或者,目前患儿言语评价结果等,随访时间截止至2010年12月(图表1)。

    3 结果

    3.1 听力筛查的一般特征:初复筛查结果:接受初次听力筛查人数:6265,初筛未通过(初筛阳性)人数:910,初筛阳性率:910/6265≈14.5%;应复筛人数910,实际召回复筛人数734,复筛率:734/910≈80.6%,复筛未通过人数:405,复筛阳性率:405/734≈55.2%,如图表2

    3.2 听力中心诊断结果:①3个月龄时确诊听力障碍人数为57人;②确诊听力障碍的临床特点:男女比例,发病地区分布,单双耳发病,听力严重程度分布,如图表3-4所示

    听力障碍患儿一般分布表(图表3)

    确诊患儿的听力损失分布见表(图表4)

    ③先天性耳聋患儿的干预结果:轻度聋儿严格随访,中度以上聋儿建议佩戴助听器,配机前常规进行ASSR检查,了解患儿各频率听力损失情况,月龄较大者配合行为观察测听或视觉强化测听,上述图表中中度以上聋儿共计21名,其中,已经召回部分患儿,资料完整者16例,得到干预者16例,干预率为100%。

    4 讨论

    听力障碍是常见的出生缺陷,发生率高于其他常规筛查的新生儿疾病,在新生儿中大约每800人会出现一例听力障碍患儿,在70岁以上人群中更有60%的耳聋患者。我国每年新生儿出生约2000万名,每年将增加的先天性听力损伤新生儿约2~4万名。研究表明每诞生一名先天性聋儿,家庭和社会要承受约30-50万人民币的经济损失,耳聋的防治成为全人类共同面对的医学和社会难题。因此在耳聋防治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逐渐受到重视和发展,在我国已把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写进法规。

    心理学研究表明,0-3岁特别是1-3岁阶段是儿童言语能力发展最快的阶段,是言语和语言形成的关键期。国外大量的研究表明,出生后6个月之内接受干预并且持续时间较长的婴幼儿,受益最大,最终可接近或到达正常语言、教育水平,因此做好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使先听性聋儿尽早的被发现、诊断、干预是关键。

    作为一种普遍开展的筛查工作,要尽量提高筛查方法的灵敏性和特异性,并且需要花费较低的损耗,经过长期的实践和科学研究论证,筛查的模式和方法、技术已经逐步成熟,目前采用的听力筛查方法有:自动听觉脑干发应(A-ABR)、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瞬态诱发耳声发射(TEOAE),我市的新生儿初筛工作采用DPOAE作为筛查方法,DPOAE具有较高的灵敏性,运用DPOAE筛查的个体差异性较大,而且患儿在出生后外耳道胎脂、中耳腔羊水未完全清除加上患儿不易配合,频繁的吞咽动作及操作不得当等造成新生儿初筛的假阳性率偏高,此外,根据本文研究,第一次初筛未通过的新生儿中,有46例患有中耳炎,而消除此因素后,新生儿听筛正常,表明在新生儿中中耳炎亦是造成新生儿初筛假阳性率偏高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两次筛查的模式有助于提高筛查的可信度,从而减少了转诊率和筛查成本的损失,本文表明经过两次复筛的不通过率明显降低:从14.5%到6.5%,所以在初次筛查工作中,尽量消除上述的干扰因素和适合的筛查的时间对于减低初次筛查的假阳性有重要帮助,此外,在本文中,在对经过ABR检查确诊的134例先天性耳聋患儿听力严重程度分类时(如图表4),从其结果来看,先天性听力障碍男女比例为1:0.39(41/16),市区与郊县构成比为:1:1.59(35/22),在先天性耳聋发病中性别无明显差异,大多数患儿来源于郊县,可能是与这些区域的基本医疗环境及新生儿的护理和保健相对比较落后有很大的关系。从发病情况来看,单耳和双耳发病差别不明显,轻度和中度耳聋中,单耳发病和双耳发病比为:1:0.84,这提示轻、中度耳聋既可以单耳发病也可以双耳发病。

    在新生儿听力筛查中,随访占有重要的位置,这包括了初次筛查后的随访复筛,也包括了在复筛和诊断后的随访,新生儿听力筛查最终是使先天性耳聋患儿得到合理的干预,在我们随访中有完整资料16例患儿中,16例的患儿得到了干预,使用助听器或者选择人工耳蜗植入,目前在技术上已经可以做到早期干预,总体来说,UNHS是一项多学科的系统工程,需要多部门人员的共同参与,理想状态是所有耳聋患儿都可以得到合理的干预,但由于病因或经济状况等的影响,目前还无法完成,但最终完全解决所有耳聋患儿是他们回到有声的世界是我们的努力方向。

    参考文献

    [1]Lin HC, Shu MT, Chang KC, et al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805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