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健康月刊》 > 2011年第6期 > 正文
编号:12290081
小型号吸痰管在成人人工气道清除痰痂中的应用
http://www.100md.com 2011年6月1日 陈伟伟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目的: 观察两种不同型号吸痰管在成人人工气道清除痰痂中的效果。方法:将82例建立人工气道发生痰痂形成的成人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1)和对照组(n=41),观察组41例清除人工气道痰痂,吸痰时用小型号(6号)吸痰管,同时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对照组41例则为常规法,选用14号吸痰管,吸痰时不能同时给氧。结果 观察组吸痰一次清除痰痂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痰过程中对呼吸、心率、收缩压、SPO2的影响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吸痰过程中患者不舒适反应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小型号(6号)吸痰管在清除成人人工气道痰痂中效果优于应用一般型号(14号)常规吸痰法。

    【关键词】吸痰管;人工气道;痰痂

    【中图分类号】R2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6-0266-01

    建立人工气道是抢救呼吸衰竭和保持呼吸道通畅的重要手段 , 人工气道中的分泌物,若湿化不到位或抽吸不及时,将引起分泌物干涸,痰痂形成,痰痂阻塞人工气道下口 ,将引起患者呼吸不畅、低氧血症的发生,严重时可威及到患者的生命,如何有效地清除痰痂,降低堵管的发生,是护理人工气道患者重要的环节。在临床护理中尝试用小型号吸痰管(6号)清除成人人工气道内痰痂,与应用一般型号(14号)常规吸痰法相比[1],不但大大提高了清除痰痂的效率,而且能有效地减少吸痰引起的并发症,患者的不适感也大大降低。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为2001年1月~2008年12月在本院神经外科住院并建立人工气道发生痰痂形成的82例成人患者,均经口气管插管,意识状态处于浅昏迷与清醒之间,刺激病人肢体有反应,作为纳入的观察病例,予气管导管内持续吸氧,男56 例,女26 例;年龄18~84 岁,平均51.6 岁。其中颅脑外伤49例,脑出血28例,脑肿瘤5例。两组年龄、性别、病种及病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材料:中心负压吸引装置一套(天医医疗设备有限公司生产); PN9000多功能监护仪一台(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生产);6号、14号一次性吸痰管、小儿式一次性吸氧管(江苏省如皋市恒康医疗器材有限公司生产); 7号气管导管(泰科医疗器材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生产)。

    1.3 方法:根据建立人工气道发生痰痂形成时间的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一般型号管吸痰组)41 例,观察组(小型号管吸痰组)41例。两组采用的气管导管型号均为7号,小儿式一次性吸氧管予气管导管内吸氧,吸氧管固定于气管导管外, PN9000多功能监护仪行床旁监测。发现痰痂形成,予雾化吸入,拍背后进行吸痰。两组吸痰前给予高流量氧气(6升/分)2分钟,调节吸引器负压为150~200mmHg,折叠吸痰管未端,将吸痰管插入气管内适宜深度,有阻力时稍退1cm,放开导管未端,轻柔、灵活、迅速地左右旋转上提吸痰管,吸痰过程中听到嘶嘶声,即吸痰管未端触及痰痂处,稍作停留,将痰痂吸净。吸痰后给予高流量氧气(6升/分)2分钟。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s,如痰痂未吸尽,休息2~3min再吸。先吸气管内,后吸气管外的痰液,在口腔和气管内同时吸痰时,应遵循先气管后口腔的原则。对照组采用14号一次性吸痰管,吸痰时将输氧管未端从气管导管内取出;观察组采用6号一次性吸痰管,吸痰时仍将吸氧管未端置于气管导管内,给予高流量氧气(6升/分),不间断吸氧,吸痰和吸氧同时进行。观察和记录每例病人清除人工气道痰痂的效果,每次清除痰痂所需的吸痰次数、注意观察病人面色、呼吸、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SPO2)及病人的舒适感。

    1.4 评价标准:(1) 痰痂存在判断标准:排除患者病情影响因素,呼吸道阻力增加,表现为呼吸频率增加5次/分以上,或出现吸气性呼吸困难;血氧饱和度(SPO2)低于90%,呼吸时听到咝咝杂音。(2)痰痂清除的判断标准:吸痰管通过气管导管顺畅,血氧饱和度上升(>95%),呼吸平稳,呼吸时听不到杂声。(3) 不舒适指标:吸痰过程中患者出现面红、面色青紫、四肢乱动、呛咳、痛苦表情等不舒适反应。

    1.5 统计学分析:应用CHISS统计软件,两组比较计量资料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观察组和对照组吸痰次数与清除痰痂效果比较(表1)

    2.2 观察组和对照组吸痰过程中呼吸、心率、血压、SPO2变化比较(表2)

    2.3 观察组和对照组吸痰过程中舒适情况比较(表3)

    3 讨论

    3.1 本研究所有病例气管导管型号均为7号,内径0.9cm,观察组使用的小儿式一次性吸氧管直径为0.2cm,6号一次性吸痰管直径为0.21cm,两者直径相加小于气管导管内径的1/2;对照组使用的14号一次性吸痰管直径0.44cm,直径小于气管导管内径的1/2,均符合规范要求吸痰管直径小于气管导管内径的1/2。

    3.2 研究表明:吸痰管内径越小,导致的负压越接近吸痰器所设置的负压[2]。吸痰管内径越大,吸引的负压越小,所以6号吸痰管比14号吸痰管吸引的负压更接近吸痰器所设置的负压,更容易吸出粘附在人工气道内的痰痂。表1结果显示,观察组的吸痰方法能显著提高清除人工气道内痰痂的成功率;且观察组吸痰一次清除痰痂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于吸痰一次清除了痰痂,延长了吸痰间隔时间,减少了日吸痰次数,减少护理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对照组3例经吸痰清除痰痂无效的病例,2例给予拨除气管插管,予鼻导管持续给氧,呼吸平稳,无缺氧征;1例重新给予气管插管;观察组1例重新给予气管插管后解除痰痂。

    3.3 低氧血症是人工气道吸痰时严重的并发症。吸痰时,吸痰管插入气管负压抽吸将肺内的富氧气体吸出,而从吸痰管周围卷入的气体是氧浓度较低的空气,结果导致低氧血症[3]。另外,进入气体量不足及吸痰管对气管黏膜直接刺激,引起迷走神经兴奋和巨噬细胞释放炎性介质导致气道痉挛等因素,使肺泡内气体氧浓度降低[4] ,也是导致吸痰时低氧血症发生的原因。表2结果显示,观察组的吸痰方法能显著提高病人SPO2。观察组采用6号吸痰管,因吸痰管管径小,周围氧气吸出减少,在吸痰的同时,不用取出输氧管,可同时给予高流量氧气,避免了常规吸痰时患者持续处于缺氧状态,使氧饱和度急剧下降,从而减少或避免低氧血症的发生,提高了吸痰操作的安全性。

    3.4 有文献报道:吸100%氧时,肺内和血液中氧贮备量分别是3000ml和950 ml,而吸空气时只有450 ml和850 ml[5]。表2、表3结果显示,观察组在吸痰过程中对呼吸、心率、血压的影响以及病人的不适感明显少于对照组。在吸痰前短时间给病人吸入高浓度氧,同时观察组的吸痰方法在吸痰时持续给予高流量氧气,增加了病人体内的氧贮备,尤其是肺内的氧储备增加明显,提高了机体对缺氧的耐受性,从而减轻了吸痰时病人的不适反应,提高了病人的血氧饱和度,减少了吸痰对病人呼吸、心率、血压的影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4252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