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健康月刊》 > 2011年第7期
编号:12289369
温经汤合穴位温灸法治疗原发性痛经32例
http://www.100md.com 2011年7月1日 《中国健康月刊》 2011年第7期
     【摘要】对32位原发性痛经患者在每次月经前6日给予温经汤加减治疗,连服6天,同时在月经前2日配合关元、气海穴实施温灸疗法,连续治疗3天,如此治疗3~6个周期。结果32位患者只有一例无效,11例好转,20例治愈,总有效率达到96.88%。此疗法疗效确切,在治疗痛经的同时还调节月经周期,提高生殖机能,因此是治疗妇科月经病较好的一种方法。

    【关键词】痛经;中药疗法;穴位温灸法

    【中图分类号】R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7-0205-01

    原发性痛经指生殖器官无明显器质性病变的月经疼痛,多发于未婚或未孕的青年女性。1999-2009年,我们以温经汤配合穴位温灸法治疗原发性痛经32例,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 百拇医药     1.1 病例选择标准:①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确诊[1]。临床表现:行经前后或经期出现下腹疼痛、坠胀,伴腰酸或恶心呕吐、腹泻、头晕、乏力等症状,严重者出现面色苍白,出冷汗,甚至昏厥;②中医辨证属气滞血瘀证、寒凝血瘀证[2]。

    1.2 一般资料:本组32例均为我中医科门诊患者,年龄12~32岁;病程1~14年;气滞血瘀证8例,寒凝血瘀证24例。

    1.3 治疗方法:

    1.3.1 温经汤内服:基本方:当归15g,白芍药10g,川芎10g,炙甘草6g,人参10g,桂枝15g,丹皮10g,生姜6g,半夏10g,吴茱萸10g,阿胶15g,麦冬12g,大枣6枚。

    气滞血瘀证加香附10g,木香10g。寒凝血瘀小腹冷痛甚者可去寒性之丹皮、麦冬,加小茴香10g、艾叶10g。漏下色淡不止,去丹皮之凉,生姜改为炮姜,加艾叶、熟地温经止血补血。气虚甚者加黄芪。
, 百拇医药
    将药用开水浸泡20 min(为了充分发挥药性),煮沸后文火再煎20 min,取汁约150 mL,如此3遍,共取汁约500ml。每次月经前6日开始服用, 每日1剂,分3次服,连续服药6日。3个月后统计疗效。

    1.3.2 穴位温灸法:取任脉的气海、关元穴,于月经前2天施行。将点燃的艾条对准关元穴,距皮肤约2-3cm左右进行熏烤,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灸5-7分钟,至皮肤红晕为度,防止烫伤,然后再灸气海穴。

    1.4 疗效标准[1]:治愈:临床症状、体征完全消失,3个月未复发;好转:症状、体征改善,偶有痛经表现;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善。

    2 结果

    本组32例,治愈20例,占62.5%;好转11例,占34.38%;无效1例,占3.13%。总有效率96.88%。
, http://www.100md.com
    3 典型病例

    袁某,27岁,农民。2007-11-12初诊。有痛经病史9年,结婚2年未孕。经前出现腹部疼痛、坠胀,伴腰骶部冷痛,恶心呕吐,腹泻,头晕乏力,严重时出现面色苍白,出冷汗,曾发生过昏厥。平素月经周期30~33日,月经量偏少,色黑有血块儿,舌黯边有瘀点或瘀斑,脉沉涩。经妇科检查未发现器质性病变。诊断:原发性痛经。辨证属寒凝血瘀证。予中药口服和穴位温灸法。药物组成:当归15g,白芍药10g,川芎10g,炙甘草6g,人参10g,桂枝15g,香附10g,木香10g,炮姜6g,半夏10g,吴茱萸10g,阿胶15g,小茴香10g、艾叶10g,大枣6枚。每日1剂,水煎服。于服药第5天开始配合温灸法,连灸3天。治疗第一个月,腹痛腹胀腰骶酸痛症状完全消失,月经量增多,排出大量黑色血块,面色也转红润。连续治疗4个周期,于2008年4月怀孕,后生一健康男婴。

    4 讨论

    痛经系指经期前后或行经期间,出现下腹部痉挛性疼痛、坠胀、腰酸,并有全身不适,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分原发性和继发性2种。现代医学认为,原发性痛经与内膜管型脱落(膜性痛经)、子宫发育不全、子宫屈曲、颈管狭窄、不良体姿及体质因素、变态反应状态及精神因素等有关。多采用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钙离子通道阻滞剂、解痉镇静剂、β受体激动剂等对症治疗,临床疗效欠佳。中医学认为,痛经发作与体质、情志所伤、起居不慎或六淫侵袭等有关。致病因素侵犯人体,导致冲任虚寒,血瘀气滞,气血运行不畅,胞宫经血流通受阻,不通则痛。在经期或经期前后,由于血海由满盈而泻溢,气血变化急骤,致病因素乘时而作,引起冲任、胞宫气血失调而发痛经。温经汤方中吴茱萸、桂枝、艾叶、小茴香温经散寒,通利血脉,其中吴茱萸长于温中行气止痛,桂枝长于温经通脉,二药相伍,对寒瘀腹痛疗效显著;艾叶温经散寒止痛,用于下焦虚寒;小茴香散寒止痛、理气和胃,长于散肝经之寒邪。当归、白芍药、川芎活血祛瘀,养血调经。香附、木香疏肝理气,调经止痛。人参、炙甘草、炮姜、大枣益气和中,以资生化之源。半夏能通降胃气而散结,有助于祛瘀调经。整个方子温经散寒与养血祛瘀并用,使血得行瘀得散,其症可愈。。温灸任脉气海、关元穴,助中药补足正气,调理经脉,温宫散寒,行气活血。任脉起于小腹内,下出会阴部上行,其中的气海、关元穴又是两大保健要穴,具有强壮作用,主治生殖疾病。所以温经汤加穴位温灸法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确切,在治疗痛经的同时还能调节月经周期,提高生殖机能,是治疗妇科月经不调较好的一种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61-62

    [2] 罗元恺,曾敬光.中医妇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53-57

    作者单位:264006 山东烟台市东岳动力总成有限公司医务室1

    264006 山东烟台冰轮医院2

    730000 甘肃天水市四O七医院3, 百拇医药(徐胜燕 陈云鹍 黄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