棣栭〉
鏈熷垔: 寰俊鏂囩珷 鍦ㄧ嚎涔︾睄 璧勬枡涓嬭浇 鍋ュ悍鏉傚織 鎶ュ垔閫夌紪 鍩虹鍖诲 涓村簥鍖诲 鑽 瀛︽姤 涓浗鍖诲 鍗敓鎬昏
淇濆仴: 鏂伴椈 璇勮 瑙嗙偣 甯歌瘑 鐤剧梾 鐥囩姸 鍏荤敓 鐢ㄨ嵂 鎶ょ悊 鎬ユ晳 鍋ヨ韩 缇庡 涓ゆ€� 鑲插効 鐢� 濂� 鑰� 灏� 鍥涘 璇荤墿 鏇村
涓尰: 甯歌瘑 鏁欐潗 鎬濊€� 涓嵂 鍖荤悊 涓村簥 閽堥 姘戞棌 鏂囧寲 钁椾綔 楠屾柟 鍥捐氨 椋熺枟 鑽墿 鑽笟 鑽競 鏂拌嵂 鎼滅储 鑻辨枃
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健康月刊》 > 2011年第7期 > 正文
编号:12289187
精神疾病对心肌酶谱影响研究(1)
http://www.100md.com 2011年7月1日 杜辉 肖敏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目的 探讨心肌酶谱改变与精神疾病之间的关系。 方法 入组患者88例入院次日采静脉血测查血清肌酸激酶(CK)与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进行比较,心肌酶谱改变者为研究组(n=43),无改变者为研究组(n=45)。两组均于入院次日、治疗一周后、治疗二周后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评定精神症状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在治疗前后、治疗一周后、治疗二周后BPRS评分均有明显差异(P<0.01或P<0.001) 结论 精神运动性兴奋、肢体动作频繁、行为冲动控制障碍是导致血清肌酸激酶(CK)、(CK-MB)升高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精神疾病;心肌酶谱;相关

    Hui Du, Min Xiao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myocardial enzyme change and spirit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isease. Methods 88 cases of patients in hospital in the venous serum creatine kinase checks (CK) and creatine kinase isozymes (CK-MB) carries on the comparison, myocardial enzyme change for the group (n = 43), no change of the research group (n = 45). Both groups in the hospital the next day, a week after treatment, treatment after two weeks by the brief psychiatric scale (BPRS) assess mental symptom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treatment after a week, treatment two weeks after scores are obviously BPRS difference (P < 0.01 or P < 0.001) conclusion mental athletic excited, body movement frequent, behavior impulse control disorders is lead to serum creatine kinase (CK), (CK-MB) increased important factor.

    【Key words】Mental illness; Myocardial enzyme; Related

    【中图分类号】R11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7-0035-02

    心肌酶谱检测广泛运用于临床,对某些疾病具有高度的特异性,但在精神科疾病运用不是很普遍,精神科疾病心肌酶谱改变有一些相关报道,研究较少。自从我院开展心肌酶谱的检测以来,我们发现有一部分精神疾病患者心肌酶谱的血清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有明显改变。为了比较深入地研究这一现象与精神疾病之间的关系,我们对同期入院治疗的患者进行对照分析。

    1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两组患者均来自于2009年10月-2010年5月在我院同期住院的患者。入组标准: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的相关精神疾病诊断[2]。排除标准:各种肌病、骨骼肌外伤、脑膜炎、脑血管意外、心肌炎、冠心病、甲状腺机能亢进或减退,以及各种重大躯体疾病等,肝、肾功能及心电图检查均正常。

    按照其住院顺序的位次随机数字法分别分配到各住院医师床位进行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入院次日抽取静脉血检测血清心肌酶谱,对血清CK、CK-MB升高者为研究组,血清CK、CK-MB正常者为对照组。共入组88例患者,研究组43例(n=43),对照组45例,两组患者均为女性。研究组年龄15~55岁,平均年龄(35.5±8.6)岁,受教育年限(10±2)年,发病时间(2~60个月),平均时间(9±2)月;对照组为同期住院的患者,45例(n=43)均系女性,年龄14~56岁,平均年龄(36.2±7.4)岁,受教育年限(10±2)年,发病时间(2~64)个月,平均时间(11±3)月,两组在年龄结构、性别、入组标准、发病时间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两组患者均为同期入院治疗的精神疾病患者。于入院第二天采静脉血测查血清心肌酶谱(主要是CK、CK-MB),并对两组患者进行BPRS评定,同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临床症状特征、诊断分类进行对照(表1)。两组患者根据病情、靶症状、既往药物治疗使采用不同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对有明显兴奋躁动、行为冲动控制障碍患者采用氟哌啶醇肌肉注射及适当的保护性约束,住院治疗时间最短不能少于三周。量表评定由主治及以上职称的专科医师评定,其BPRS评分一致性r=0.83。

    研究组患者分别治疗后的第一周末和第二周末采静脉血测查血清CK、CK-MB值及BPRS量表评定评分,BPRS量表(简明精神病量表)[1]采用1-7分的7级评分法,各级的标准为:(1)无症状;(2)可疑或很轻;(3)轻度;(4)中度;(5)偏重;(6)重度;(7)极重,包括①焦虑忧郁;②缺乏活力;③思维障碍;④激活性;⑤敌对猜疑5个分量表,总分值越高症状越明显。

    使用spss11.0统计软件,一般情况中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卡方检验,正态性检验显示研究组第一周末CK数据为非正态分布,由于本研究样本量足够大,采用一般线性模型比较研究组内CK、CK-MB的变化趋势,采用LSD对研究组内不同时点进行两两事后检验,两组次日CK、CK-MB比较采用t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等级相关方法Spearman相关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血清CK、CK-MB比较(见表1)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960kb)
濡傛灉鎮ㄥ湪浣跨敤鎵嬫満绛夋祦瑙堟椂鏃犳硶鏌ョ湅鎴栦笅杞藉叏鏂囷紝鍙兘鏄鎼滅储寮曟搸澶辩湡鈥滆浆鐮佲€濓紝璇风偣鍑诲睆骞曟渶涓嬫柟鐨勨€滅數鑴戠増鈥濇垨鈥滃師缃戦〉鈥濊闂€�


闄愪簬鏈嶅姟鍣ㄥ帇鍔涳紝缃戠珯閮ㄥ垎淇℃伅鍙緵鐖卞績浼氬憳鎴栨湁涓€瀹氱Н鍒嗙殑娉ㄥ唽浼氬憳娴佽銆�
姝� pdf鍏ㄦ枃 闇€瑕� 5 绉垎锛堝厤璐规敞鍐岀櫥褰曞悗姣忓ぉ鍙互棰嗗彇10涓Н鍒�锛夈€�
    文章版权属于原著作权人,若您认为此文不宜被收录供大家免费阅读,请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我们收到通知后,会立即将您的作品从本网站删除。

   微信文章  关注百拇  评论几句  搜索更多   推存给朋友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