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远期生存质量的影响(1)
第1页 |
参见附件。
【摘要】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远期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6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和护理,实验组在患者出院后每周给予电话随访进行健康教育干预,对照组仅每周电话了解患者情况,不进行健康教育。对两组进行长期随访,总观察时间长达2个年。采用MOS SF-36量表和QLQ-C30调查的方法对治疗前、随访后进行评分对比,评价患者远期生存质量。结果:实验组在健康干预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总有效率(89.3%)显著高于对照组(54.5%),P<0.05;实验组随访后QLQ-C30、SF-36总分与治疗前相比,与对照组随访后相比,具有显著升高(<0.05)。结论:健康教育干预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的远期生存质量。
【关键词】健康教育;重症急性胰腺炎;远期生存质量;MOS SF-36;QLQ-C30
【中图分类号】R85.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8-0169-02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是临床上常见的急腹症,起病急、发展快、预后差,而且治疗费用昂贵[1]。近年来随着诊治和护理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SAP患者得以康复出院,然而SAP患者出院后仍有相当多的健康问题,并发症发生较高[2]。因此,对SAP远期疗效的研究显得越来越重要。
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证明,许多疾病可以通过对患者和家属的一系列程序性健康教育,可以培养其自我保健意识和对公众保健的责任感,从而转变行为和自我防护,帮助患者更好地康复[3]。但是,以上研究目前还多侧重于患者住院期间或刚出院不久时期的健康指导和护理,对SAP患者的长期随访和指导研究较少。研究显示,SAP患者的远期生存质量需要更多的关注,尤其是在心理和疾病的复发方面[4]。因此,本研究对SAP病人了进行长达两年的随访,期待能对健康教育在SAP患者远期生存质量中的作用进行科学的评价。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2008年1月到2009年1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160名SAP病人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诊断和分级标准[5]。将这160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其进行长达共两年的随访。两组在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病程及并发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1.2.1 观察方法:
住院期间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临床治疗和护理,完整记录其相关病史和出院记录,并对其联系电话和住址进行进一步确认,以便能顺利进行随访工作。出院后,实验组患者每周电话随访一次,由专业分管护理人员给予健康教育干预,健康教育的专人负责。而对对照组并无健康教育,仅电话追踪了解患者的情况。
1.2.2 健康教育:
电话随访中,与患者及其家属充分沟通,了解其目前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并给予相应指导。帮助其掌握疾病的病因、诱因、预防、治疗和护理等基本知识;对其出现的消极情绪进行安抚和鼓励,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1.2.3 评估方法:
对两组患者治疗前、随访结束时分别采用国际上常用的评价胰腺炎患者生存质量的简明健康状况问卷(SF-36)和生存质量评定量表(QLQ-C30)调查,并进行评分比较[6]。
SF-36量表是上世纪80年代初由美国波士顿健康研究所在医疗结局研究(medical outcome study, MOS)基础上研制开发的一个用于调查健康相关生存质量(health related quality of life, HRQOL)的普适性量表[7]。SF-36量表内含36个条目的健康调查问卷项目,涉及躯体功能、躯体角色、机体疼痛、总的健康状况、活力、社会功能、情绪角色和心理卫生这8个领域,前4个因子属于躯体健康方面,后4个因子属为精神健康方面[8]。总分为145分,分值越低,说明该维度损伤越严重,得分越高,代表生存质量越好。
QLQ-30是由欧洲癌症研究和治疗组织专门设立的生活质量研究组所研究开发出的专门用于评估癌症病人生活质量的量表,其不仅是适合多种癌症患者的标准问卷[9],而且也可有效地应用于其他重大疾病后生存质量的评估。它包括5个功能量表、3个症状量表、1个整体生活质量表和6个单项量表,共30项内容。指标评分采用分类评分法,最后通过线性转换使各分量表得分均在0~100之间。各功能维度得分越高表明该功能越好;而症状维度得分越高,表明该症状越严重;整体生活质量得分越高,说明患者生活质量越好。
1.2.4 评估标准:
按患者症状的轻重分为0~3这4个级:0级为无症状;1级是有不明显的轻度感觉;2级是症状稍重,但不影响工作;3级则严重至难以坚持工作。
治疗后或随访时症状改善1个等级为好转,改善2个等级或症状完全消失为显效,症状加重或无改善则为无效[10]。总有效率为显效与好转之和。
1.2.5 统计学方法:
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所得计量资料均以均数±标准差(x±s)来表示,各得分组间的数据比较P<0.05为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所调查研究的SAP患者共120例,随访期间共死亡9例,其中实验组4例(6.7%),对照组5例(8.3%)。随访期限最长为24个月,最短为6个月,平均为16.4个月。
2.1 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健康教育后的实验组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总有效率为89.3%,显著高于对照组(54.5%),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心理健康状态和生存质量的比较:
健康干预后,实验组QLQ-C30、SF-36总分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上升(<0.05),提示健康教育能显著改善SAP患者的生存质量,见表2。
3 讨论
目前,医学模式已由单纯的生物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健康模式转变,疾病的治疗不仅仅局限于生命的维持和症状的缓解,而是促使患者的生理、心理和社会活动得到全面的改善和恢复。而SAP往往起病急、病情重、病程长、治疗费用较高,患者不仅面临生理功能上的限制,而且心理压力很大,容易产生悲观的情绪,对预后有着非常不利的影响[11-12],尤其在患者出院后较长时间内严重影响其日常生活[13]。而若能为患者提供健康干预和指导,可以使其正视疾病、稳定心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地配合治疗与护理[14-15],对其生存质量的提高有着很大的帮助[11]。
大量研究表明,对SAP患者实施个体化健康教育,可以有效地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而且可产生一定的预防效果,从而促进康复、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16-17]。但目前的研究多侧重于患者住院阶段或出院不久的健康指导和护理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840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