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健康月刊》 > 2011年第9期 > 正文
编号:12287774
中草药及中成药致肝损害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1年9月1日 钟集伶
    参见附件(12kb)。

     (浙江师范大学初阳学院浙江 310000)

    【摘要】目的:探讨有关中草药及中成药所致肝损害的原因,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我们对确诊为中草药或中成药之所致肝损害病例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患者出现乏力、黄疸、消化系统症状及肝功能异常。经停药,给予保肝治疗,2-4周内肝功能恢复正常。结论:中草药与中成药的服用与患者肝损害有关。近年来这方面的报道也越来越多,已引起人们及临床工作者的重视。

    【关键词】中草药;中成药;药物性肝损害

    【中图分类号】R15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9-0321-02

    1 引言

    药物性肝损害是较常见且易产生严重后果的药物副作用之一。药物进入体内首先经溶解、吸收、分布而进入肝肠循环,大部分都是通过肝脏代谢而解毒和乙酰化。随之而来的即是药物性肝损害。随着中草药和中成药的广泛应用,有关其在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上的记录病例日益增多,尤其是肝损害[1-2],呈逐年上升趋势。有学者报道,中草药和中成药引起肝损害约占所有药物性肝损害的20%-30%[3-4]。全球已发现350多种植物含有具有肝脏毒性的生物碱。我国报道引起肝损害的草药50多种[5-6],中草药和中成药致肝损害已是不可忽视的问题。

    2 临床资料

    2.1 一般资料:用中草药或中成药治疗发生肝损害的最短周期为1周后,最长为4个月后。乏力、消化道症状较为普遍,以中、重度者居多。黄疸、皮肤瘙痒,部分有轻中度发热症状,3-5日后恢复正常。

    2.2 诊断指标:(1)所有患者均有服中草药或中成药史,服药前肝功能检测正常;(2)用药与发病在时间顺序上相符合;(3)有食欲减退、恶心、厌油、黄疸、上腹肝区不适等症状,实验室检测显示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血清总胆红素(TBIL)升高;(4)停药后给予保肝治疗,临床症状消失,肝功能检测恢复正常。

    3讨论

    3.1中草药及中成药引起肝毒性损害的原因:中草药和中成药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非常复杂,有一些可能表现出药效和药害的双重性。即在治疗肝病的同时也可能引起肝损害。如大黄、艾叶、黄芩、柴胡及小柴胡汤等中草药可能具有损害肝脏的不良反应[7],而白癜风胶囊、白复康冲剂、白蚀丸、白癜风1号、壮骨关节丸、首乌片等中成药也会造成肝损害[8] 。一些常见有肝损害的中草药, 见表1[9]

    一般认为,中草药和中成药成分为天然物质,比较安全,不良反应少,对一些中草药和中成药的毒理缺乏深入研究。中草药目前尚无副作用的明确说明,极易被人们认为无不良反应而长期大量应用。过去认为"无毒"的品种,现在在临床治疗中却发现其具有肝毒反应。如用于治疗甲状腺肿大和某些肿瘤的黄药子,又名黄独,其成分中含有黄药子萜A、B、C以及鞣质等,对肝细胞有直接毒性作用。该药为多年生缠绕草本植物,块茎入药,味苦,有解毒散结功能,动物实验证实其对肝、肾均有损害,且损害程度与给药时间和剂量密切相关[7]

    引起肝损害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包括品种、产地、种植、采收季节、污染(包括农药残留)炮制和制剂工艺、运输贮存条件不同等诸多因素,这些因素都可影响其药效和毒副作用。中草药及中成药组方中同名异物或异名同物的情况不少,药物的错用误用,也会造成肝损害。药物的肝损害也与其剂量、配伍和使用方法等有关。而与临床医疗直接相关者,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 剂量:概述中提到的肝损害,大部分与剂量过大相关,包括单次剂量与总量。

    2 疗程与配伍:疗程过长增加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实验证明,川楝的毒性就具有一定的蓄积性[10]。辨证施治与适当的配伍,不仅可以提高疗效,同时也可减少不良反应。丁国明等[11]研究表明,黄药子配伍当归可明显减轻其对肝组织的损伤程度。小柴胡及其类方的提取剂,在我国很少有不良反应的报道,但在日本报道较多,究其原因,可能与疗程较长及不注意辨证等用法有关。

    3 个体差异:中药的肝毒性存在着明显的个体差异,不仅表现在剂量上,同时也在品种的敏感性上。值得注意的是有很多公认是"无毒"或"小毒"的中药,近年来也不断有肝损害的报道。

    4 用法与炮制:忽视炮制或给药途径与剂型的选择不当,均可直接影响中药的毒性。

    2.2中草药及中成药引起肝损害的发病机理:

    2.2.1中草药引起肝损害的发病机理:目前已知的相关病理类型主要包括:免疫性肝损害(变态反应性肝损害、自身免疫性肝炎)、急性中毒性肝损害(对肝脏的一般性损害、肝病性黄疸、中毒性肝炎、肝脂肪变、静脉狭窄、局灶性坏死、爆发性肝衰竭/巨快性肝坏死)、慢性中毒性肝损害(肝纤维化、肝硬化、诱发肝癌)胆管损伤及胆汁瘀积、血管损伤、慢性肝炎和肝脏肿瘤等。

    引起这些损伤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但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①药物或其代谢产物对肝脏造成直接损伤;②可能与机体对中草药或其代谢产物的特异性反应和过敏反应有关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2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