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家庭科学·新健康》 > 2010年第5期
编号:12033106
失意孔子为什么不得抑郁症
http://www.100md.com 2010年5月1日 《家庭科学·新健康》 2010年第5期
     孔夫子做了“摩登圣人”,是死了以后的事。活着的时候却总是颇吃苦头的跑来跑去,虽然曾经贵为鲁国的警视总监,而又立刻下野,失业了;并且为权臣所轻蔑,为野人所嘲弄,甚至于为暴民所包围,饿扁了肚子。这些倒霉事搁一般人心理早承受不了了,可孔子非但没得忧郁症,反而活得健健康康、快快乐乐,这是为什么呢?

    金陵客最近在一篇文章中说:孔子生当乱世,不管遭遇如何变化,始终心理平衡。面对落差,他信仰坚定,既不攀比,也不自卑,“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面对诱惑,他操守坚贞,既不媚上,也不媚俗,“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他自我评价说:“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孔子生活的时代,贫富差距不小,但孔子从不讳言财富。他说:“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看来,只要收入好,他对工种并不挑剔。但是,他更坚持自己的原则:“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他从不以富贵为人生最高目标,不以奢侈享受为幸福生活,从不因生活的困顿而影响自己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孔子不患抑郁症,是因为他把信仰表现在行为上,把操守表现在实践中,一生表里如一,言行一致。这恐怕是当代人最缺乏的品格。,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