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家庭科学·新健康》 > 2014年第1期
编号:12567327
甜食真能让人“上瘾”?
http://www.100md.com 2014年1月1日 《家庭科学·新健康》 2014年第1期
     奥利奥像可卡因?说法有些夸张

    “说奥利奥饼干像可卡因的说法未免有些夸张。其实,不光是奥利奥,其它高糖、高脂的食物也会让人产生依赖性。而这种‘口味上瘾’并非真正意义上的上瘾,和‘毒品上瘾’更不能相提并论。”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营养科主任施万英说,可卡因和甜食都能触动人的“快乐中枢”,但两者刺激大脑的机制完全不同。人摄入甜食后,会刺激大脑生产类阿片类物质,这种物质容易让人感到快乐,由此对甜食产生依赖。而可卡因、吗啡、咖啡因等天然生物碱可控制大脑中一种基因,使其影响产生快乐基因的酶,长期服用可卡因就会导致该种产生快感的酶失效,进而让人通过依赖可卡因感受快乐。因此,甜食“上瘾”的说法有些夸张,还是说甜食依赖性比较恰当。

    吃多了甜食,孩子变得脾气暴躁

    虽然甜食依赖性和“毒品上瘾”不能相提并论,但施主任指出,如果长期过量摄入,对成年人而言,最直接导致的健康问题就是能量过剩,出现肥胖、高血糖,进而诱发高血压、高脂血症、心脑血管疾病。

    而对于孩子来说,更是坏处多多。不仅会损害牙齿、引起肥胖、造成营养失调、影响骨骼生长、降低免疫力,严重的话,还会患上“吃糖躁狂综合征”。

    “临床我遇到过一些小患者,他们的身体检查并没有什么异常,可就是莫名其妙的变得脾气暴躁、情绪多变。经过问诊,我发现这些孩子都有一个共同的爱好:每天甜食不离口。当我告诉家长,孩子性情不稳定的原因是吃甜食没有节制造成的,他们十分不解,糖果、蛋糕怎么会让孩子情绪大变呢?”施主任进一步解释道,糖在体内分解生成能量时,会产生乳酸和丙酮酸等物质,这些物质要靠含有维生素B1的酶分解排出体外。人体内是不能自身合成维生素B1的,全靠从食物中吸收,食物中维生素B1又极为有限,加上偏爱甜食的孩子多有偏食、厌食的不良习惯,就更加重了维生素B1的缺乏。人体一旦缺乏维生素B1,就会影响丙酮酸和乳酸的排出,使其堆积在体内,特别是脑组织中,使孩子的情绪发生变化,出现莫名其妙的恼怒、脾气暴躁。

    以天然蔬菜、水果逐步取代甜食

    那么究竟每天吃多少糖才合适呢?近年来国内外比较一致的意见是:每天每公斤体重控制在0.5克左右为宜,就是说,成人每天不宜超过50克,小儿不宜超过20克,10公斤以下的孩子不应超过10克。

    如果已经对甜食产生依赖性了该怎么办?施主任建议,成年人可以用天然蔬菜、水果逐渐取代甜饮料、饼干等加工食品。对于孩子而言,家长首先要帮助他们树立健康的甜食观,让孩子明白甜食吃多了会影响健康。同时,还需要掌握一定的喂养常识:1岁前,宝宝的食物不要加任何糖;1岁后,可适当吃些含糖低的酸奶、饼干。巧克力类的食物,要到3岁以后才能吃。食用巧克力的频率以每周1—2次为宜,每次就一小块,且尽量选择可可脂含量超过50%的黑巧克力。平时要减少甜饮料、糕点等甜食的摄入。, 百拇医药(张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