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家庭健康 > 保健中心 > 地震与健康
编号:11541339
地震后儿童心理干预与转变过程探索
http://www.100md.com 2007年6月1日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7年第6期
地震后儿童心理干预与转变过程探索
地震后儿童心理干预与转变过程探索

     [摘要]目的 了解地震后儿童的心理状况,探索有效的心理干预模式,总结地震前后的心理转变历程。方法 选取九江震中地区小学的6名小学生进行1个半月的团体心理干预,同时辅以SAS和CES—D量表前后测。结果 地震作为危机事件造成小学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困扰,通过团体咨询可促进成员降低焦虑和抑郁水平。地震儿童团体干预前后的心理重构经历了4个阶段:①惊恐无助;②儿童式早熟;③摆脱负面情绪,④心理转变和升华。结论地震后有必要进行心理干预,团体心理重构是积极有效地干预形式。

    [关键词]儿童;危机干预策略;团体心理重构;地震

    2005年底江西九江、瑞昌间发生5.7级地震。地震属于重大灾难事件的一种,发生时,由于其突发性、不可预测性,会导致个体产生无法抵御的感觉,引发一系列生理、心理和行为反应,如沮丧、紧张、焦虑、恐惧等。因此对灾难后的个体作情绪上的分享和危机干预是必要的。然而目前我国缺乏对危机事件的心理应对研究和科学成型的心理干预模式,研究对象也少有关于儿童的,有关经历地震心理转变过程的质的研究和震后心理干预更是鲜有。

    1 前言

    1.1 理论依据 危机干预理论中的心理社会转变模式认为:“人是遗传和环境学习交互作用的产物,危机是由心理、社会或环境因素引起的,因此引导人们从心理、社会和环境3个范畴来寻找危机干预的策略”。本研究选择以儿童为对象进行干预,以心理社会转变模式为理论框架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45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