噪声与人的身心健康(1)
[摘要]目的介绍该领域研究的成果和新进展,全面揭示噪声与人的身心健康的关系。方法查阅相关文献,就环境心理学中关于噪声与人的健康的研究进行综述。结果噪声不仅对听力、血压、睡眠等有不良影响,还会诱发人的烦恼、习得性无助,容易造成儿童的认知障碍等。结论为了进一步深化研究,可将多种学科(如心理学、环境科学、医学、建筑学等)的知识、研究方法及生态心理观融入其中。噪声的环境心理学研究在国外已非常成熟,而我国的研究很少,有必要在我国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并进行跨文化的比较。
[关键词]环境心理学;噪声;烦恼;习得性无助;认知
环境心理学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西方兴起的一门学科。它是心理学的重要分支,也是与环境科学、医学相关且偏重应用的学科。其研究的内容非常广泛,主要包括环境压力、环境认知、环境问题与行为对策等。其中环境压力是当前环境心理学研究的主要课题。在众多环境压力中,噪声得到了最为全面彻底的研究。
, 百拇医药 噪声与突发灾难事件一类的环境压力相比,似乎其影响不如后者严重,但事实上并非如此。由于噪声在现代社会普遍持续存在和其本身的声学特点等,人们“习以为常”的噪声容易更为持续、隐蔽地对人的生理、心理和行为造成伤害。我国这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有必要对国外关于噪声的环境心理学研究作一介绍。本文将从噪声的概念及分类、噪声对人的生理、心理和行为影响几方面进行介绍,最后给以简评和展望。
1 噪声的概念及分类
1.1 噪声的定义 噪声的定义有多种,最简单的定义是;不需要的声音。为了便于展开该方面的研究,有学者下定义为:噪声是令人厌恶的,不可控制的,不可预知的声音。从这些我们不难看出噪声不仅是一种物理存在,更重要的是它的概念中包含了人的主观心理感受。
1.2 噪声的分类 根据噪声的时间特性,可分为稳态、周期性起伏、无规则和脉冲噪声。根据其强度大小可分为过响声、防碍声、不愉快声、无影响噪声。按其来源可分为交通运输、工业、施工、社会生活噪声。可见在现代都市中噪声的广泛性和多样性。
, 百拇医药
2 噪声与人的生理机能
2.1 噪声与听力噪声会影响不同年龄人的听力。Lipscomb发现了在超过14000名大学新生中高频听力损伤的流行程度的显著增长。Niskar报告几乎12.5%的6到19岁的美国儿童有噪声相关的听力问题。甚至对于母亲体内的胎儿,也发现噪声对其听力影响的问题。
噪声广泛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中。其中,交通噪音是被主要关心的问题。另外,职业性的噪声也受到关注。美国的职业安全和健康部门(OSHA)提出对于8小时工作制的员工每天可暴露的最大噪声水平为90dBA,并建议其在更大噪声中佩戴听力保护器。然而,有研究却认为这个标准过于宽松并不足以保护人们的听力健康。
2.2 噪声与其他生理机能噪声在诱发高血压、缺血性心脏病、睡眠紊乱等方面有较为充分的科学证据。Evans等提出在机场附近的儿童更可能血压升高。Passchier-Vermeer等分析了夜间噪声可改变睡眠模式,增加唤醒,影响心率。有的生理机能与噪声的关系尚未得到充分的证明。由于证据有限,还不能对噪声和免疫系统的关系下任何结论。另外,对某地区连续几年的出生记录分析显示在噪声暴露下,出生缺陷的发生率更高。但最近更多的调查说明,除了高频的听力损伤以外,怀孕妇女暴露在噪声中的行为和所生孩子的先天缺陷之间的关系没有统计上的显著性。虽然目前的研究足以警示人们噪声的危害,但噪声与生理机能的关系还是有待进一步研究。
, 百拇医药
3 噪音与人的心理及行为
3.1 噪声与烦恼 噪声对人的影响突出表现在情绪反应上。其中,烦恼是一种常见的重要反应。噪音烦恼可以定义为当噪声干扰一个人的思想、感觉或正在进行的活动时的一系列感受,包括激怒、不适、忧伤、挫折感、被冒犯感。也可更加简略定义为不愉快的能消极影响个体或一组个体的感受。可见烦恼的定义也存在多样性和模糊性的问题。
许多研究都致力于测量“烦恼”这个概念。有的用单个自我评定项目。有的用有多个项目的问卷。这两种测量方法各有优点。单一的自我评定的项目比较简略易行,而多个项目的问卷可以从多个维度评估烦恼,使得我们对这一概念的、测量更加全面。
许多研究表明噪声引起烦恼的程度既取决于噪声的声学特征,如强度、频率特性等,又取决于一些非声学特征。这些非声学特征包括个人和社会的变量。如,对噪声的敏感性、对噪声的应对能力、对噪声源总的社会评价、噪声暴露的历史等。有研究证明了交通噪声的水平和烦恼的关系,但是在普通工作环境中发现噪声的水平是次要因素,而噪声所含信息内容有着更大的效应。非声学特征对于烦恼产生的重要影响得到证明,从而为烦恼的控制和进一步建立噪声性烦恼的模型提供了依据.
, 百拇医药
已有研究从不同的视角出发建立了关于噪声性烦恼的模型。如在社区环境的研究中,有人提出在噪声、它的效应和人们的社会背景之间关系的模型。Eva Boman等进行了一系列研究,以建立学校环境中噪声性烦恼模型,说明在学校环境下不同的因素如何在烦恼反应中起到中介和调节作用。
3.2噪声与习得性无助理解噪声与习得性无助的关系有助于了解其与动机间的关系。当有机体暴露于重复的、不可控的事件且认识到其结果与自己的反应无关时,习得性无助可能产生。同样的,当企图去应对象噪声这样令人厌恶的刺激却又反复失败时,习得性无助也可能存在。在该方面的研究中最常用的实验范式是Glass和Singer的行为后效范式。在这种范式的实验中,被试被随机的分到两种组别中,一种为噪声环境,一种为安静环境。一段时间后,被试被给予行为的后效测试,如让其解答不可解的难题。其在测试中的表现,即对于这些难题的坚持程度可作为动机强度的主要指标。应用类似的范式,学者们进行了大量的关于噪声与习得性无助的研究。Sherrod等在大学生参加的实验中安排了不可控制的或可不同程度控制的噪声及安静几种条件,结果表明安静条件中的被试比经历过噪声的被试的行为后效测试成绩更好,且后者随噪声的控制程度增加其结果逐渐变好。Cohen等发现慢性暴露于飞行噪声的儿童有更大的可能(15%的比例)放弃对难题的努力,而处于安静学校中的儿童此比例仅为2%。几十年来的研究证明对于成年人和非成年人,急性和慢性的噪声暴露都能造成习得性无助。习得性无助与抑郁相关,所以还有必要将噪声暴露、习得性无助及抑郁等精神健康症状结合起来进一步展开研究,寻求其内在的关系。
3.3 噪声与认知障碍这是多年来噪声研究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领域。儿童的认知能力与成人相比更不成熟,因此对于儿童,诸如注意、语言、记忆等认知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尤为重要。
3.3.1 噪声与注意有一些理论用于解释为何噪声会影响注意。最多见的为认知应对和唤醒水平两种理论。认知应对理, 百拇医药(舒 莉 吴建平)
[关键词]环境心理学;噪声;烦恼;习得性无助;认知
环境心理学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西方兴起的一门学科。它是心理学的重要分支,也是与环境科学、医学相关且偏重应用的学科。其研究的内容非常广泛,主要包括环境压力、环境认知、环境问题与行为对策等。其中环境压力是当前环境心理学研究的主要课题。在众多环境压力中,噪声得到了最为全面彻底的研究。
, 百拇医药 噪声与突发灾难事件一类的环境压力相比,似乎其影响不如后者严重,但事实上并非如此。由于噪声在现代社会普遍持续存在和其本身的声学特点等,人们“习以为常”的噪声容易更为持续、隐蔽地对人的生理、心理和行为造成伤害。我国这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有必要对国外关于噪声的环境心理学研究作一介绍。本文将从噪声的概念及分类、噪声对人的生理、心理和行为影响几方面进行介绍,最后给以简评和展望。
1 噪声的概念及分类
1.1 噪声的定义 噪声的定义有多种,最简单的定义是;不需要的声音。为了便于展开该方面的研究,有学者下定义为:噪声是令人厌恶的,不可控制的,不可预知的声音。从这些我们不难看出噪声不仅是一种物理存在,更重要的是它的概念中包含了人的主观心理感受。
1.2 噪声的分类 根据噪声的时间特性,可分为稳态、周期性起伏、无规则和脉冲噪声。根据其强度大小可分为过响声、防碍声、不愉快声、无影响噪声。按其来源可分为交通运输、工业、施工、社会生活噪声。可见在现代都市中噪声的广泛性和多样性。
, 百拇医药
2 噪声与人的生理机能
2.1 噪声与听力噪声会影响不同年龄人的听力。Lipscomb发现了在超过14000名大学新生中高频听力损伤的流行程度的显著增长。Niskar报告几乎12.5%的6到19岁的美国儿童有噪声相关的听力问题。甚至对于母亲体内的胎儿,也发现噪声对其听力影响的问题。
噪声广泛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中。其中,交通噪音是被主要关心的问题。另外,职业性的噪声也受到关注。美国的职业安全和健康部门(OSHA)提出对于8小时工作制的员工每天可暴露的最大噪声水平为90dBA,并建议其在更大噪声中佩戴听力保护器。然而,有研究却认为这个标准过于宽松并不足以保护人们的听力健康。
2.2 噪声与其他生理机能噪声在诱发高血压、缺血性心脏病、睡眠紊乱等方面有较为充分的科学证据。Evans等提出在机场附近的儿童更可能血压升高。Passchier-Vermeer等分析了夜间噪声可改变睡眠模式,增加唤醒,影响心率。有的生理机能与噪声的关系尚未得到充分的证明。由于证据有限,还不能对噪声和免疫系统的关系下任何结论。另外,对某地区连续几年的出生记录分析显示在噪声暴露下,出生缺陷的发生率更高。但最近更多的调查说明,除了高频的听力损伤以外,怀孕妇女暴露在噪声中的行为和所生孩子的先天缺陷之间的关系没有统计上的显著性。虽然目前的研究足以警示人们噪声的危害,但噪声与生理机能的关系还是有待进一步研究。
, 百拇医药
3 噪音与人的心理及行为
3.1 噪声与烦恼 噪声对人的影响突出表现在情绪反应上。其中,烦恼是一种常见的重要反应。噪音烦恼可以定义为当噪声干扰一个人的思想、感觉或正在进行的活动时的一系列感受,包括激怒、不适、忧伤、挫折感、被冒犯感。也可更加简略定义为不愉快的能消极影响个体或一组个体的感受。可见烦恼的定义也存在多样性和模糊性的问题。
许多研究都致力于测量“烦恼”这个概念。有的用单个自我评定项目。有的用有多个项目的问卷。这两种测量方法各有优点。单一的自我评定的项目比较简略易行,而多个项目的问卷可以从多个维度评估烦恼,使得我们对这一概念的、测量更加全面。
许多研究表明噪声引起烦恼的程度既取决于噪声的声学特征,如强度、频率特性等,又取决于一些非声学特征。这些非声学特征包括个人和社会的变量。如,对噪声的敏感性、对噪声的应对能力、对噪声源总的社会评价、噪声暴露的历史等。有研究证明了交通噪声的水平和烦恼的关系,但是在普通工作环境中发现噪声的水平是次要因素,而噪声所含信息内容有着更大的效应。非声学特征对于烦恼产生的重要影响得到证明,从而为烦恼的控制和进一步建立噪声性烦恼的模型提供了依据.
, 百拇医药
已有研究从不同的视角出发建立了关于噪声性烦恼的模型。如在社区环境的研究中,有人提出在噪声、它的效应和人们的社会背景之间关系的模型。Eva Boman等进行了一系列研究,以建立学校环境中噪声性烦恼模型,说明在学校环境下不同的因素如何在烦恼反应中起到中介和调节作用。
3.2噪声与习得性无助理解噪声与习得性无助的关系有助于了解其与动机间的关系。当有机体暴露于重复的、不可控的事件且认识到其结果与自己的反应无关时,习得性无助可能产生。同样的,当企图去应对象噪声这样令人厌恶的刺激却又反复失败时,习得性无助也可能存在。在该方面的研究中最常用的实验范式是Glass和Singer的行为后效范式。在这种范式的实验中,被试被随机的分到两种组别中,一种为噪声环境,一种为安静环境。一段时间后,被试被给予行为的后效测试,如让其解答不可解的难题。其在测试中的表现,即对于这些难题的坚持程度可作为动机强度的主要指标。应用类似的范式,学者们进行了大量的关于噪声与习得性无助的研究。Sherrod等在大学生参加的实验中安排了不可控制的或可不同程度控制的噪声及安静几种条件,结果表明安静条件中的被试比经历过噪声的被试的行为后效测试成绩更好,且后者随噪声的控制程度增加其结果逐渐变好。Cohen等发现慢性暴露于飞行噪声的儿童有更大的可能(15%的比例)放弃对难题的努力,而处于安静学校中的儿童此比例仅为2%。几十年来的研究证明对于成年人和非成年人,急性和慢性的噪声暴露都能造成习得性无助。习得性无助与抑郁相关,所以还有必要将噪声暴露、习得性无助及抑郁等精神健康症状结合起来进一步展开研究,寻求其内在的关系。
3.3 噪声与认知障碍这是多年来噪声研究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领域。儿童的认知能力与成人相比更不成熟,因此对于儿童,诸如注意、语言、记忆等认知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尤为重要。
3.3.1 噪声与注意有一些理论用于解释为何噪声会影响注意。最多见的为认知应对和唤醒水平两种理论。认知应对理, 百拇医药(舒 莉 吴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