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 2007年第12期
编号:11532333
淮北市区中学生抑郁障碍现状调查
http://www.100md.com 2007年12月1日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7年第12期
淮北市区中学生抑郁障碍现状调查

     【摘要】 目的 通过抽样调查研究中学生抑郁障碍发病状况。方法 以淮北市区4所中学为抽样学校,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2171名中学生进行抑郁自评量表(SDS)问卷调查。结果 共获得有效问卷2158份,筛选出抑郁症状156人(7.2%)。104人(4.8%)被确诊有抑郁障碍。结论 抑郁障碍是青少年群体的常见精神疾病,应当引起卫生和教育工作者的高度关注。

    【关键词】 中学生;抑郁障碍;现状调查;自评抑郁量表

    Investigation on Depressive Disorder in Junior School Students in Huaibei City. Fan Chunling, Tang Denghua, Zhao Deming, et al. The People's Hospital, Huaibei 235000, P.R.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revalence of depressive disorder in junior school students. Methods Depressive sympoms were investigated with the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in 2171 junior school students, chosen from four different middle school in Huaibei city by the cluster sampling method. Results The prevalence of depressive symptoms in junior was 7.20%(156/2158). The prevalence of depressive disorder in junior was 4.80%(104/2158). Conclusion The depressive disorder is a common psychosis in junior adolescent, which should be paid close attention to by public health and instruction workers.
, 百拇医药
    【Kea words】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 Depressive disorder; Investigation; SDS

    抑郁障碍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是生理因素和社会心理压力相互作用的结果。随着环境的变化,社会竞争的日益加剧,抑郁障碍的社会心理学影响因素也在发生变化。青少年作为一个在生理、心理都经历着巨大变化的群体,患抑郁障碍的影响因素更多,青少年抑郁障碍的发病率也在不断增长[1]。为了解中学生抑郁障碍的现状,我们于2005年4月至6月间对淮北市4所中学的3个年级进行了整群抽样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随机选取淮北市4所中学为抽样学校,采取整群抽样方法,从每所学校随机抽取一个年级共抽取2171名学生为调查对象,其中男生1173人,女生998人。初一117人,初二232人,高一1822人。
, 百拇医药
    1.2 方法 调查前先对调查人员进行培训,统一调查方法和指导语,由调查员进行现场调查。按SDS自评抑郁量表[2]评定要求,学生独立答卷并当场收回,对检出有抑郁症状者逐一进行精神科检查,抑郁障碍的确诊以ICD-10(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3]为标准。

    1.3 统计学方法 组间比较应用χ2检验。

    2 结 果

    2158名中学生中检出抑郁症状156人,检出率为7.2%。进行以ICD-10为标准的精神检查,最后确诊抑郁障碍104人,患病率为4.8%。3个年级间患病率存在的差异见表1。男、女生间患病率无明显差异见表2。

    3 讨 论

    本研究4所中学3个年级共2171人参加凋查,剔除无效问卷13份,共获得有效问卷2158份,有效率为99.4%。筛选出156人有抑郁症状,抑郁症状的检出率7.2%,这与章秀娟等报道的余姚市中学生抑郁症状的检出率为19.5%[4],和冯正直等报道的重庆中学生抑郁症状的检出率为42.3%[5]相比明显偏低,三地均使用SDS自评抑郁量表作为调查工具,最大的可能与地区不同有关,淮北市是上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能源城市,城市人口比较年轻化,教育思想观念比较开放,接受新思想、新观念快,传统的观念和生活方式对青少年的影啊比较小,新旧观念冲突少,压力相对小。余姚市属经济较发达的浙江省,而重庆为中国现代史上的名城,传统影响比较深远,外部环境对中学生升学的要求高,压力大。初一、初二、高一年级的患病率虽然存在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这一点与国内的研究一致[6]。初二年级略高于高一和初一两个年级,可能因为调查是在学年的第二学期进行,初二年级的学生临近中考,学校、家长及学生自身都较紧迫,高一和初一两个年级进入新的学校已进入第二学期,学业上松口气,人际交往和环境已渐渐熟悉、适应。初二年级仅高于高一年级0.36%,而高一年级高于初一年级0.54%。本次调查高一年级的两个学校均是省重点中学,来自市区以外矿区和农村住校学生占大多数,他们背负着家庭的希望和亲人嘱托,满怀自信和希望来到学校,但却遇到从小到大从没遇到的众多强大竞争对手,倍感压力。中学生抑郁障碍在性别(男4.815%,女4.824%)上,无明显差异,这和国内的一些相关研究中青少年抑郁障碍患病率男高于女[6]或女高于男[7]的结论不同。调查显示,淮北市区中学生抑郁障碍患病率为4.8%,低于美国一项研究,青少年抑郁症的患病率为8.3%的报道[8]。本研究显示抑郁障碍在城市中学生群体已成为常见病,临床医师和教育工作者要携起手来,早期发现,积极干预,促进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 http://www.100md.com
    4 参考文献

    [1]唐登华,潘成英,漆红.70例青少年抑郁障碍心理社会学影响因素探讨.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3,17(7):468-470

    [2]范肖东等译.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97-100

    [3]汪向东编.心理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194-196

    [4]章秀娟,邵爱银,毛月满.余姚市中学生抑郁抑郁症状的流行病学特征.《安徽医药》杂志,2006,10(3):210-211

    [5]冯正直,张大军.中学生抑郁抑郁症状的流行病学特征研究.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5,14(2):103-105

    [6]徐斐,王晨阳,等.南京地区中学生抑郁障碍及影响因素的流行病学研究.中国流行病学杂志,2006,27(4):324-327

    [7]张志群,郭兰婷.成都市区中学生抑郁症状及其相关因素研究.中国公共卫生,2004,20(3):336-337

    [8]Brent DA, Birmaher B, Kolko, et al. Depression. NEJM,2002,347:667-671

    (收稿时间:2007-06-18), 百拇医药(范春玲 唐登华 赵德明 徐惯侠 刘恩平 尹国兴 陶怀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