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 2007年第12期
编号:11532095
心理干预对慢性乙肝患者应对方式的影响(2)
http://www.100md.com 2007年12月1日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7年第12期
     面对应对如直面患病现实、主动获取疾病有关知识,一般被认为是积极应对,对患者正视及了解自己的的疾病有利。对癌症患者的研究发现[10],运用主动认知和主动行为应对策略(面对)的病人,报告较多的正性情绪,较高水平的自尊和较少的躯体症状,对病人心理适应的帮助较大。乳腺癌患者用积极的应对和接受的态度来面对问题时,可以有乐观的情绪调节能力,从而有较高的生活质量[11]。对慢性乙肝患者研究发现面对应对与心身症状和生活质量不存在相关性[5],但在与乙肝患者访谈中观察到,勇于直面自己病情的患者能更理性的对待所患的疾病,对疾病的预后也比较乐观;而如果过分关注自己的病情则容易出现焦虑情绪和加重病情,不利于康复。因此通过心理干预增加还是减少患者的面对应对,应针对患者的个性特点区分对待。

    屈服应对如信心不足,对疾病预后的消极认识、对生命控制感的丧失等,是不利于疾病的消极应对,而病人对疾病预后的消极认识是屈服应对最重要的影响因素[12]。康复希望渺茫的慢性病患者可能更多地采用这种应对方式[7]。研究证明,乙肝患者的屈服应对与心身症状和生活质量有较高的相关性[5],说明屈服应对是加重慢性乙肝患者心身症状和消极情绪、损害生活质量的因素之一。通过支持疗法和认知行为干预可以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有助于减少慢性乙肝患者的屈服应对,减轻心身症状和消极情绪,促进康复。
, 百拇医药
    回避性应对(回避、否认和逃避)与心理应激反应(如焦虑、愤怒、抑郁等)以及低水平的生活质量有正相关[13,14],王建平等[13]认为回避应对包含的两种成分:分心和被动放弃。分心是一种避免不安和烦恼的适应性行为,运用分心方法较多的病人较少关注他们的健康,较少心境障碍,焦虑水平较低等,抗癌明星比普通癌症病人更多使用这种应对方式[16]。被动放弃如常常回避他人,隐藏并压制自己对疾病的感受,并拒绝考虑疾病的问题,则容易加重心身症状和焦虑抑郁情绪。对于回避应对,在心理干预时要善于识别是分心还是被动放弃,对后者要及时进行有关情感的表达或宣泄的心理指导,减少负性情绪的产生,增强患者的期望和信心。

    认知评价在应激中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如果患者对乙肝缺乏正确认识或对康复没有信心,会更多地采用回避和屈服应对。因此改变患者的应对方式需要从改变认知入手,使其对慢性乙肝有正确认识,对治疗有信心但不抱过高期求,对病程的迁延和反复有思想准备,有较好的心态,则有利于疾病的康复。另外通过改变患者的某些负性自动性思想也可改善应对方式。如针对患者“治疗没用,病情肯定会恶化”的消极认知,应使其建立“只要治疗得当,树立信心,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就能使病情稳定”的信念,针对患者“别人因为我患病嫌弃我,对我冷淡”的想法,使其反思“是我自己太敏感了,对人比以前挑剔了”。对癌症患者进行干预后发现[17,18],干预组病人与对照组病人比较,不良应对策略减少,运用主动行为和主动认知的应对方法明显多于对照组,心理应激反应明显降低。追踪10年后,存活期在干预组和对照组之间有明显的差异。
, 百拇医药
    从研究结果看出,心理干预前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应对方式不存在差异,干预后和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更多采用面对应对,更少采用回避和屈服应对(表1)。对照组经过单纯药物治疗虽已康复出院,其屈服应对与治疗前相比并未改变,其消极的应对方式将成为日后复发的隐患。本研究证明心理干预可以帮助患者改变其消极的应对方式,能使患者正视现实,理性客观地面对疾病,帮助患者改变消极的任由疾病摆布的生活状态,培养积极乐观的康复信念和生活方式,增加对疾病的控制感,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至于通过心理干预能否减少复发,延长寿命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4 参考文献

    [1]何金彩,金旭如.慢性乙肝和肝硬变病人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2,10(2):138-139

    [2]粱秀娥,任秋芸.乙肝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及有关因素的调查.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1,9(2):141-142
, 百拇医药
    [3]谌辉,黄小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心理障碍及应对方式分析.肝脏,2003,8(3):34-35

    [4]黄丽,沈晓红,赵梅.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0,14(2):102-104

    [5]傅文青,张静,于宏华,等.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心身症状和应对方式对生活质量的影响.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4,12(3):281-283

    [6]谌辉,黄小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心理障碍及应对方式分析.肝脏,2003,8(3):34-35

    [7]汪向东,王希林,马弘,等.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33-38,125-127

    [8]岳文浩,潘芳,张红静.医学心理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125
, 百拇医药
    [9]马煊,陈龙,等.应对方式、人格特征与应激水平的关系.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4,12(1):48-49

    [10]Reidulf G, Watten. Use of Drugs, Coping styles, mental absorption and some outcomes related to health and socialactivity. Eur Addic Res,1997,3(4):192-198

    [11]John A Astin, Hode Anton Culver, Carolyn Eschwartz, et al. Sense of control and adjustment to breast cancer: The importance of balancing control coping styles. Behavoial Medicine, Washington,1999,25(3):101-109
, 百拇医药
    [12]朱丽华,姜乾金,祝一虹,等.癌症病人应对特点研究.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0,9(6):438-439

    [13]Neises M, Nebe T, Schiller A, et al. Coping with illness/quality of life and immunologuc parameters of patients with breast carcinoma and benign tumores.Gynakol Geburt shilfliche Rundsch, 1995,35(1):166-171

    [14]Reidulf G, WattenUse of Drugs, Coping styles, mental absorption and some outcomes related to heatlth and social activity. Eur Addic Res,1997,3(4):192-198
, 百拇医药
    [15]王建平,林文娟,梁耀坚.应对策略在癌症患者心理干预中的中介作用.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3,11(1):1-4

    [16]黄丽,沈晓红,祝一虹.抗癌明星的心身特点初步研究.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13(2):72-73

    [17]Edminds CV, Lockwood GA, Cunningham AJ. Psychological response to long-term group therapy: a randomized trial with metastatic breast cancer patients. Psychonology,1999,8(1):74-91

    [18]Fawzy FI, Cousins N, Fawzy NW, et al. Astructured Psychiatric intervention for cancer patients: Changes overtime in methods of coping and affectived sturbance. Arch Gen Psychiatry,1990,47:720-725

    (收稿时间:2007-06-09), 百拇医药(张 静 郭凤琴 傅文青 于宏华)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