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 2008年第1期
编号:11568690
初一新生内隐、外显自尊与社交焦虑的关系研究(2)
http://www.100md.com 2008年1月1日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8年第1期
初一新生内隐、外显自尊与社交焦虑的关系研究

     3 结 果

    3.1 初一新生的内隐自尊效应 对初一新生相容反应和不相容反应的平均反应时进行比较,结果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初一新生不相容组的反应时均高于相容组反应时,表明了当把自我词和积极属性词归为一类时,反应快;当把自我词和消极属性词归为一类时,反应慢。对初一新生IAT的相容组和不相容组的反应时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初一新生(t=13.01,P

    4 讨 论

    4.1 初一新生内隐自尊、外显自尊、社交焦虑的特点 本研究以内隐联想测验(IAT)为工具对初一新生的内隐自尊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发现,初一新生具有把自我同积极的事物或属性相联系的倾向。当被要求把自我概念词和积极属性词归为一类时,反应就快;而被要求把自我概念词和消极属性词归为一类时,反应就慢。初一新生内隐的自我态度是积极的,表现出内隐自尊效应。这表明在初一新生的自我图式中,自我与积极的评价性词语的联系更为紧密。相对于他人而言,初一新生更多地把自己与积极的事物或属性相联系,把他人与消极的事物或属性相联系,自我图式中存在一种积极的自我态度表征。研究结果显示,初一新生的内隐自尊不存在性别差异,重点班与非重点班学生的内隐自尊也不存在显著差异。这可能与内隐自尊的形成机制有关,内隐自尊取决于自幼年便开始习得的内隐的自我评价和体验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16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