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 2008年第8期
编号:11670934
仫佬族地区仫佬、壮、汉族医务人员父母养育方式的比较(2)
http://www.100md.com 2008年8月1日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8年第8期
     3 讨 论

    研究表明,父母养育方式在子女的认知发展、人格特征、自我概念、心理健康等多方面 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1]。不同的民族有着相对固有的文化习俗,长期影响着民族 成员个性 的发展,因而会使其成员的个性具有和其它民族不同的自我和民族鲜明性。对某地区不同民 族的父母养育方式进行调查,可发现不同民族的父母养育方式的异同,有针对性地制定本地 区的心理健康教育计划,促进心理健康,为其他民族的父母提供借鉴。

    调查发现:仫佬族地区的仫佬族、壮族、汉族父母亲对子女较少使用情感温暖与理解这 种积极养育方式,父母亲使用惩罚、严厉、拒绝、否认等负性的养育方式较为严重;父母亲 对子女过度保护、母亲过分干涉子女的养育方式在这3个民族中较为少见,也未发现父母亲 对子女表现过分偏爱。在民族差异性方面,壮族、仫佬族父亲对子女过分干涉比较少,而汉 族父亲对子女过分干涉与中国常模相当。

    仫佬族地区的父母与子女之间言语、情感交流很少,缺乏共同语言与爱的表达,尤其是 那些生长在农村的子女,长大后都没有与父母发生牵手、拥抱等亲密动作,遇到问题父母也 不知道如何安慰子女,彼此感觉到情感方面的生疏。父母与子女的交往过于简单化,对子女 的过错多采取惩罚、严厉批评的养育方式,大部分子女都曾遭受到父母打骂。父母采取成年 人的标准来评价子女的言行,缺少理解与情感共鸣,过多否认、拒绝子女的观点与行为。父 母对子女比较放心,并未发现过分保护、过分干涉、过分偏爱的现象。各民族之间父母养育 方式差别不大,与同区域各民族杂居,交往密切,民族文化习俗融合、同化有关。

    家庭是建立思想情感和性格的发源地,家庭养育方式对子女的成长十分重要。积极的父 母养育方式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消极的父母养育方式容易使青少年产生不健康心理活动 和人格变化[2]。不良的父母养育方式是子女心理、精神行为问题、人格障碍、神 经症的重要危险因素[3,4]。为促进下一代心理健康,各民族的家长要多与子女平 等交流,积极、耐 心地倾听子女的各种心声,善于观察子女的不良情绪,教会子女应付不良情绪的方法,使他 们尽快摆脱烦恼。家长还应该改变专制的、唯我独尊的管教风格,放弃简单生硬的教育方法 ,言传身教,保护家庭的民主、平等的良好气氛,可以促进子女身心健康成长。

    4 参考文献

    [1]刘秀芬,黄悦勤,李立明.父母养育方式与人格障碍关系的研究.中国心理卫生杂 志,2001,15(3):208-209

    [2]钱铭怡,刘桂臻,肖广兰.北京、宁夏两地青少年父母教育方式的比较研究.中国 心理卫生杂志,1999,13(1):39-40

    [3]李义安,王学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人格特征与父母养育方式的相关研究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4,12(5):329-330

    [4]Pettit GS, Laird RD, Dodge KA, et al. Antecedents and behavior-prob lem outc omes of parental monitoring and psychological control in early adolescence. Chil d Dev, 2001,72(2):583-598

    (收稿时间:2008-02-16), http://www.100md.com(陶建青 蒋春清 陈忠勋 饶秋凤 黄秋芳 韦春燕 罗小林)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