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 2008年第12期
编号:11729933
彝族、白族与汉族大学新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比较研究(1)
http://www.100md.com 2008年12月1日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8年第12期
彝族、白族与汉族大学新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比较研究

     【摘要】目的了解彝族、白族和汉族大学新生心理健康与民族、性别、年龄、 生源地、父亲受教育程度和专业满意程度等因素的关系,用这些因素预测学生的心理健康状 况。方法在云南农业大学2006级新生入学后2个月,运用大学生心理健康 调查问卷(UPI)对全样本进行调查,运用统计软件SPSS14.0对数据进行分析,建立多元逻辑 回归模型。结果彝族和 汉族相比,更容易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男生比女生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随着年龄的增长, 学生患有心理健康问题的概率增加;随着父亲所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学生患有心理问题的概 率减少;专业满意度低的学生患有心理问题的可能性远远高于专业满意度高的学生。结论民族、性别、年龄、父亲所受教育程度、对专业满意程度是影响新生心理 健康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民族;大学新生;心理健康;大学生人格问卷

    TheComparisonStudyontheFactorofMentalHealthbetweenYi,BaiandHanEth nicityFreshmen.YangJinjiang,QinQing,LiDebo.Mentalhealtheducatio ninstitute,YunnanArgricuttureUniversity,Kunming650201,P.R.China
, 百拇医药
    【Abstract】ObjectiveTostudythedifferencebetweenmentalhealtho fYi,BaiandHanethnicityfreshmenandthefactorsthatcontainethnicity,gen der,age,majorsatisfactorylevel,urbarerrural,fathereducationlevel;andi dentifythosefactorsthatcanbeusedtopredictstudenttypeinUPI.M ethodsTheresearc hsurveysfreshmenwhogototheuniversityfortwomonthsin2006withUPIques tionnaire,analyzesthedatawiththestatisticalsoftwareSPSS14.0,andbuilds multinomiallogisticregressionmodel.ResultsComparingwith Han,Yifreshmen havemorepsychologicalproblems;malehavemorepsychologicalproblemsthanfe male;theprobabilityofpsychologicalproblemsincreaseswhenagerises;thepr obabilityreduceswhenfathereducationlevelrises;thestudentsthatarenots atisfiedwiththeirmajorhavemoreoddsofpsychologicalproblemsthanthestud entsthatfeelsatisfaction.ConclusionGender,age,majorsati sfactorylevel, fathereducationlevel,ethnicityarethesignificantfactorsthatinfluencemen
, 百拇医药
    talhealthstatesofsophomores.

    【KeyWords】Ethnicity;Mentalhealth;Universitystudentsz;UPI

    近年来,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获得了较大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相当程度的改善,但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教育的发展与全国水平相比仍然相对落后,在自然环境、民风 民俗、宗教信仰、生活习惯、人际关系、知识结构、教育水平、生活经验等方面都存在着较 大的差异性,形成了各种不同的心理特点[1]。为探讨边疆地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 影响因素,本研究选取了性别、年龄、民族、父亲所受教育程度、学生的专业满意程度等6 个变量, 较深入地研究了这些因素与少数民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并将其结果与汉族学生的相 应情况作了比较研究,旨在为边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开展提供科学依据。

    1对象与方法
, http://www.100md.com
    1.1对象云南农业大学2006级本科生。所有被调查者的平均年龄19.43±1.29岁,年龄范 围17~27岁,本次调查是在学生进校后1个月开始进行的(见表1)。

    1.2方法

    1.2.1测量工具采用大学生人格问卷(UPI),该表是1966年由日本大学保健协会组织大学 心理咨询员和精神科医生编制而成[2],后由清华大学樊富珉教授引进并经过本土 化供中国 高校使用的心理调查问卷。UPI主要以大学新生为对象,作为精神卫生状况调查的工具量表 。根据筛选标准,可将施测对象分为A、B、C三类:A类为较严重的心理问题者;B类为有一 般的心理问题者;其余为C类,是身心比较健康的学生。在本次UPI的使用前,研究者随机抽 取了100名学生对量表的信度进行检测,两次测查时间间隔两个月。通过对问卷结果进行了 信度分析,分半信度系数α等于0.89,量表测试的重测信度是0.87,其中,量表中测伪项目 和其余56个项目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325。说明量表调查数据结果可信度较高。
, 百拇医药
    1.2.2统计分析工具采用SPSS14.0统计软件,本次分析应用多分类因变量逻辑回归模型 (MultinomialLogisticregressionanalysis),计算自变量对分类因变量结果的影响( 因变量:A类,B类,C类;自变量:民族,年龄,性别,对专业满意程度,生源地和父亲 所受教育程度)。自变量对分类因变量的影响是分开计算的。也就是说,对于被试者是A类 还是C类,是B类还是C类,自变量对这两种判断是分开计算的。具体来说,当前的分析包括 了两个群体比较:A类学生和C类学生;B类学生和C类学生。这里,C类学生是对比群体。多 分类因变量逻辑回归模型所创立的模型不只描述学生的个人因素与心理状态之间的关系,更 重要的是它能使研究者对本研究中的被试或其他类似于被试者群体进行预测。

    2结果

    2.1在回归主模型中因变量(A类,B类,C类)回归到以下6个自变量上:民族、性别、 年龄、生源地、父亲受教育程度和专业满意程度。表2的统计分析表明,6个自变量中,民族 ,性别,年龄和对目前专业的满意程度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有着显著影响。父亲所受教育程 度和生源地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没有显著影响。
, 百拇医药
    2.2在多分类因变量逻辑回归模型中用比值(Oddsratio)来代表自变量对分类因变量的 影响,并且,各个比值是可以互相比较的。Oddsratio表明,某些个人因素可以预测被试者 的心理健康状态(民族、性别、年龄、生源地、父亲受教育程度和专业满意程度)。

    2.2.1民族与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以汉族作为参照组,彝族新生成为A类或B类 的概率明显不同于汉族新生。从表3可以看出,彝族学生成为A类的概率是汉族学生的2.27倍 ;成为B类的概率是汉族的1.56倍,并且经检验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都小 于0.05)。也就是说,彝族学生(相对于汉族)属于A类的可能性增加了127%。这表明彝族新生,相比 较于汉族新生,更有可能成为心理问题者,其中成为A类的可能性更高。白族学生成为A类或 B类的优势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都大于0.05)。通过对民族的考察,彝 族新生和汉族新生相比,在心理健康状况上是有差别的。, 百拇医药(杨金江 秦 庆 李德波)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