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 2012年第12期
编号:145041
大学生归因方式与内隐自尊*
关键词:分组,个体,1对象,2方法,3统计处理,2结果,1大学生归因方式,2大学生内隐自尊,3大学生归因方式与内隐自尊的相关分析,4不同归因水平大学生内隐自尊的差异比较,3讨论,1大学生成就归因方式的特点,2大学生内隐自尊的基本特点,3大学

     韦令华 韦义平

    大学生归因方式与内隐自尊*

    韦令华①韦义平△

    目的 考察大学生的归因方式与内隐自尊的基本状况以及大学生归因方式与内隐自尊的关系。方法 对61名大学生进行多维度-多归因因果量表测试与内隐联想测验。结果 大学生内、外控得分差异显著(t=7.766,P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为61名大学生自愿者,年龄在21~23岁之间,男生31人,女生30人;城、乡人数分别为24人和37人。

    1.2 方法

    测验联合进行研究。多维度-多归因因果量表(MMCS)由Lefcourt等人编制,经过项目分析和内部一致性检测,先后进行4次修改,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78。量表总共有48个条目,24个涉及学业成就,24个涉及人际关系。每个部分又分为与成功和失败有关的12个条目,条目均为0~4的5点记分。量表提出了4类归因,即:内控性的能力和努力因素,外控性的运气与背景因素[829]。

    内隐联想测验(I A T)使用E-pr ime(V 1.2)进行编排和实验控制。实验时要求被试对目标词和属性词进行归类。实验主要考察被试相容任务和不相容任务的正确率和反应时,相容任务即把属于“自我”和“积极”的词做相同的按键反应进行归类,把属于“非我”和“消极”的词归为一类;不相容任务即把“自我”与“消极”,“非我”与“积极”等词分别归类。实验刺激材料参照杨福义[8]《内隐自尊的理论与实验研究》中的I A T词汇表。

    按照Greenwald等人提出的计分方法,I A T错误率超过20%的被试予以剔除;反应错误的数据不予计算,正确反应的反应时低于300m s的以300m s记,大于3000m s的以3000m s记;根据以上规则对原始反应时进行对数转换,再分别计算相容组与不相容组的平均反应时,以相容与不相容组的平均反应时之差作为内隐自尊水平的指标。

    1.3 统计处理

    采用SPSS 16.0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

    采用多维度-多归因因果量表测查与内隐联想

    2 结 果

    2.1 大学生归因方式

    见表1。大学生在内控总分上的平均分显著高于外控总分上的平均分(t=7.766,P

    表1 大学生归因方式比较(n=61)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9281 字符
如果您在使用手机等流览时无法查看或下载全文,可能是被搜索引擎失真“转码”,请点击屏幕最下方的“电脑版”或“原网页”访问。


限于服务器压力,网站部分信息只供爱心会员或有一定积分的注册会员流览。
此信息需要 2 积分(免费注册登录后每天可以领取10个积分)。
用户名
密 码
  忘了密码

如果您还不是100md.com会员,欢迎 免费注册
如果您想获得积分,点击这里 查看积分规则
如果您想订购杂志,请直接与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编辑部联系。
    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之建议、推荐或指引。文章版权属于原著作权人,若您认为此文不宜被收录供大家免费阅读,请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我们收到通知后,会立即将您的作品从本网站删除。

   微信文章  关注百拇  评论几句  搜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