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患者早期心理干预对肢体功能康复的影响
鍏抽敭璇嶏細康复训练,1对象与方法,2结果,3讨论
张雅静 杜晓松 李 丽 石哲群
脑卒中患者由于发病突然,出现肢体功能障碍,生活自理能力下降,高昂的治疗费用,给家庭带来的负担,使患者处于急性心理应激状态,面临许多心理社会问题,表现出不同程度地焦虑和抑郁,据报道,卒中后抑郁达到 20%~ 50%[1],影响了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的康复,严重者甚至出现自杀[2]。目前,国内有关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多集中在躯体功能,心理干预涉及较少。我科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结合早期心理干预治疗,显著提高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我院在 2007年 6月-2011年 12月收治满 3个月的 260例脑卒中患者。入组标准:所有病例均经过头颅 CT或 M RI证实,符合 1995年 10月中华医学会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提出的急性脑卒中诊断标准[3]:①首次发病;②生命体征平稳 48小时后,意识清楚,无严重失语;③MM SE(简易精神状态评定量表)>22分,汉密顿抑郁量表 (HAMD)>17分,无严重认知障碍;④无精神类疾病及严重心肺疾病;⑤签署知情同意书并配合各种治疗。随机分为心理干预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 130例。心理干预组男性 79例、女性 51例,年龄32~ 74岁;对照组 ,男性 76例、女性 54例 ,年龄 35~ 73岁;两组性别、年龄、发病后开始康复治疗时间、心理状态及肢体运动功能评分经统计学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于病情平稳 2天后接受肢体康复训练。保持良肢位,被动运动,主动运动及渐进性抗阻运动,包括床上训练 ,翻身起坐训练,转移训练,站立训练,步行训练,平衡能力训练,上下台阶训练 ,饮食训练,洗漱训练,更衣训练,日常生活动作训练。干预组由心理治疗师进行相关的心理干预,对其提供心理支持和情感支持,使患者对疾病有正确的认识,消除心理障碍,每次 40~ 50分钟,每周 2次,连续 6周,具体方法包括:①认知性心理治疗:通过与患者交谈,了解患者存在的具体情况,给予心理疏导、情感关怀、健康教育及有关偏瘫的医学知识;②支持性心理治疗:反复倾听患者的主诉,及时发现异常情绪,及时了解患者的内心活动及需求;引导患者之间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鼓励病友间的相互交流和沟通;同时要求家庭的支持,嘱家属在言语和行动上尽量避免伤害患者的自尊心,协助患者进行适量的肢体主动、被动功能训练;③行为性心理治疗: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焦虑或恐惧等不良情绪及行为障碍时,给予放松训练或音乐疗法;④出院指导:介绍出院后的注意事项、饮食结构和具体的康复训练方法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7642 字符。
闄愪簬鏈嶅姟鍣ㄥ帇鍔涳紝缃戠珯閮ㄥ垎淇℃伅鍙緵鐖卞績浼氬憳鎴栨湁涓€瀹氱Н鍒嗙殑娉ㄥ唽浼氬憳娴佽銆�
姝�淇℃伅闇€瑕� 2 绉垎锛堝厤璐规敞鍐岀櫥褰曞悗姣忓ぉ鍙互棰嗗彇10涓Н鍒�锛夈€�
淇℃伅浠呬緵鍙傝€冿紝涓嶆瀯鎴愪换浣曚箣寤鸿銆佹帹鑽愭垨鎸囧紩銆傛枃绔犵増鏉冨睘浜庡師钁椾綔鏉冧汉锛岃嫢鎮ㄨ涓烘鏂囦笉瀹滆鏀跺綍渚涘ぇ瀹跺厤璐归槄璇伙紝璇烽偖浠舵垨鐢佃瘽閫氱煡鎴戜滑锛屾垜浠敹鍒伴€氱煡鍚庯紝浼氱珛鍗冲皢鎮ㄧ殑浣滃搧浠庢湰缃戠珯鍒犻櫎銆�
寰俊鏂囩珷
鍏虫敞鐧炬媷
璇勮鍑犲彞
鎼滅储鏇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