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 2014年第1期
编号:144851
人格特征在中学生社会支持与心理韧性中的中介作用*
闁稿繑濞婇弫顓犳嫚瀹ュ繒绐�总分,1对象与方法,2结果,3讨论

     姚海娟 张忠堂

    心理韧性是指个体应对压力和灾难的能力,能够从逆境中回弹并成功地适应它。这是一个普遍的能力,允许个体、团体或社区预防、减少或克服逆境的破坏性影响。除了应对过去和当前的负面事件,心理韧性也预示着对未来负面事件的一个特质抵抗能力。个体要想成长、成熟并增强能力,必须利用他所有的资源:生理、心理和环境[1]。

    近年来,研究者对心理韧性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广泛研究,特别是针对青少年群体[2-4],以期针对相关影响因素采取干预措施,提高青少年的心理韧性水平和抗压能力。Carbonell等人[5]对高危青少年的心理韧性进行研究发现,家庭凝聚力、社会支持与心理韧性相关。此外,人格因素与心理韧性的关系也引起了心理学家的关注。Annalakshmi[6]考察了心理韧性和艾森克人格量表各维度的关系,结果发现,精神质、内外向和神经质与心理韧性显著相关,低精神质组、高外向组和低神经质组的心理韧性得分分别显著高于高精神质组、低内向组和高神经质组。Campbell-Sills 等人[7]也发现,心理韧性与神经质负相关,与内外向、责任感正相关。国内李永鑫等人[8]发现,人格特征中的稳定性、轻松性、聪慧性、有恒性、自律性、世故性和乐群性对留守儿童心理韧性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兴奋性、忧虑性和紧张性对留守儿童心理韧性具有显著负向影响;社会支持(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3个维度)对留守儿童心理韧性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可见,社会支持、人格特征与心理韧性的关系密切。社会支持对心理韧性的预测作用是否会受到人格特征的影响,还是社会支持和人格特征对心理韧性的影响作用是分离的?由于受到社会、家庭、学校以及经济、文化等各种条件的限制,中学生的社会支持与人格特征与其心理韧性的关系又如何?笔者通过三者关系的探讨,进一步去分析人格特征在中学生社会支持与心理韧性关系中的作用。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从贵州市某中学的七、八、九3个年级的中学生中进行随机抽样,发放问卷360份,得到有效问卷324份(96.4%),其中七年级115人(男生67人,女生48人),平均12.6岁;八年级82人(男生40人,女生42人),平均13.4岁;九年级127人(男生55人,女生72人),平均14.7岁。

    1.2 方法

    1.2.1 艾森克人格问卷(EPQ)采用龚耀先[9]修订的艾森克人格问卷儿童版,共88个项目,包括:内外向(E)、神经质(N)、精神质(P)和掩饰(L)4个因子。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作“是”或“不是”的回答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9789 字符
濠碘€冲€归悘澶愬箖閵娿儲韬ù锝堟硶閺併倝骞嶇€n偅绨氱紒娑橆槹缁侊妇鎲撮崼鐔割槯闁哄啰濮电涵鍫曞蓟閵壯勭畽闁瑰瓨鐗旂粭鍛姜閽樺寮块柡鍌氭祫缁辨繈宕i婵嗗幋闁哄嫷鍨甸~锕傚箹濠婂懎鍋嶇€殿喗娲橀幖鍛婂緞鏉堚晜鍩傞柍銉︾矎濞村棝鎯嶆担娴嬪亾濠垫挾绀夐悹鍥棑閸嬶綁宕欑拠鑼綄妤犵偞娲樺〒鑸电▔鐎n偅鐓欓柣銊ュ閳ь剚绮庨弫鎼佹嚇閹寸姴顣奸柍銉︾箖閸ㄣ劑鍨惧⿰鍐ㄦ枾缂傚啯鍨块妴澶愬灳濠靛⿴鍟忛梻鍌ゅ枔閳ь剨鎷�


闂傚嫭鍔掔花顒勫嫉瀹ュ懎顫ら柛锝冨妼鐢洭宕濆☉宕囩缂傚啯鍨归悵顖炴焾閵娿儱鐎诲ǎ鍥e墲娴煎懘宕i鍐繑闁绘牕宕缓鐐濮橆剚鍠呴柟瀛樼墬濠€浣圭▔閳ь剛鈧姘ㄨⅶ闁告帒妫涘▓鎴濃枖閵娿儱鏂€濞村吋鑹鹃幉鍐裁规担绛嬫綌闁靛棴鎷�
婵繐鎷�濞e洠鍓濇导锟�闂傚洠鍋撻悷鏇嫹 2 缂佸鍨伴崹搴ㄦ晬閸繂甯抽悹鎰潐閺佺偤宕樺畝鈧▍銉ㄣ亹閺囩偞鍊�婵絽绻愰妵澶愬矗椤栨瑤绨板Λ鏉挎瑜帮拷10濞戞搩浜炶ⅶ闁告帪鎷�闁挎稑顦埀顒婃嫹
    濞e洠鍓濇导鍛閸涱剛杩旈柛娆忓€介埀顒€鍠涚槐婵囩▔瀹ュ棛鈧垶骞嬮幇顏呭床濞达絾娲戠粻锝咁嚈妤︽鍞撮柕鍡曠劍鐢綊鎳¢幇顓炵仐闁圭ǹ娲ょ槐鈺呭Υ閸屾稒鐎紒鏃傚Х婢ф寮堕崘銊ф剑濞存粌楠哥敮顐︽媼濡炲墽绋婇柡澶婂暕濮瑰鏁嶅畝鍐仧闁诡喓鍔忛缁樼▔閻戞﹩鍔冮柡鍌氭矗缁楀鈧绮忛~锕傚绩鐠鸿櫣绉垮〒姘☉閵囧洨鈧娉涢崢銈囨嫻瑜版帗顫夐悹鍥︾串缁辨繄鎷犻悜钘変粡濞寸姾鍩栭崹銊╂偨娴e啰妯堥梺顐f皑閻擄繝骞嬮幋婊勭拨闁挎稑鏈崹婊勭椤掍焦鏆柛鎺嶅嵆閳ь剚姘ㄩ悡锟犲触鎼搭垳绀夊ù鍏兼皑閻濇盯宕¢崘鑼闁诡喓鍔庡▓鎴炴媴濠婂啯鎯傚ù鐘插濠€鎵磾閹寸姷褰查柛鎺斿█濞呭酣濡撮敓锟�

   鐎甸偊鍠曟穱濠囧棘閸モ晝褰�  闁稿繗娅曢弫鐐烘儌閻愵剙顎�  閻犲洤瀚鎴﹀礄閻樻彃缍�  闁瑰吋绮庨崒銊╁即閺夋埈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