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忠诚现状及相关因素*
教龄,职称,1对象与方法,2结果,3讨论
周喜华忠诚是个体面对事物或者人际关系时,表现出的尽心尽力的心理追求和行为倾向[1]。它是一种特殊的态度,包含着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因素。职业忠诚是个体成员或者社会群体对某种特定的职业所表现出的喜欢、忠实、敬业与投入行为[2]。教师的职业忠诚是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献身精神和忠诚意识;对教育事业执着追求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是一种良善的工作态度和教学科研作风;是一种精益求精的职业品质和刻苦钻研的精神。
地方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忠诚度问题研究有很强的现实需要。近20年以来,我国高校特别是地方高校教师队伍面貌发生巨大变化,大批青年教师走向教学科研第一线,成为地方高校教学和研究的重要力量。他们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思想活跃、刻苦勤奋并拥有较高的学历,对我国的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他们的职业忠诚问题更应该受到社会的关注。当前由于个人原因、学校原因和社会原因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地方高校青年教师出现工作敬业度、绩效和对组织满意度下降、非正常离职加剧等忠诚度危机。青年教师忠诚度危机发展到一定程度,将会影响到地方高校教学、科研的正常进行,影响到学校的和谐稳定,甚至影响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3]。本研究以地方高校青年教师为调查对象,分析地方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忠诚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地方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忠诚问题的心理干预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2013年5月随机选取陕西部分地方高校青年教师作为研究对象,发放问卷315份,回收289份(92%)。其中男性151人,女性138人,教龄3年及以下188人,3年以上101人,职称为助教135人,讲师97人,副教授及以上57人。
1.2 方法
1.2.1 采用前期研究编制的《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忠诚问卷》该问卷共有16个项目,包含离职倾向、工作态度、团队精神、对学校的关怀4个分量表,采用Likert 5点量表法,按1~5级评分。该问卷的理论构想和项目编写是基于文献综述和开放式问卷调查、访谈综合考虑的结果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781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