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卫生法》背景下心理咨询师法律认知的现状分析*
关键词:来访者,1对象与方法,2方法,3研究过程与质量控制,4统计处理,2结果,1心理咨询师对法律知识的认知态度,2心理咨询师对法律知识的掌握程度,3心理咨询师法律风险事件发生频率,3讨论,1心理咨询师法律知识认知态
张演善 肖 蓉 赵静波 杨雪岭 张小远
中国.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热带医学学院心理学系(广东广州) 510515 E-mail:eczhang@qq.com △通讯作者
目前,我国的心理咨询行业正处于蓬勃发展态势,心理咨询师群体不断发展壮大,而行业中所涉及的法律问题亦日渐突出。其中,有关心理咨询涉及来访者隐私权问题的探讨最为深刻与激烈[1-2];此外,关于网络心理咨询的法律问题亦有所涉及[3]。在《精神卫生法》颁布以前,心理咨询行业涉及的法律纠纷主要依照《民法通则》、《侵权责任法》、《合同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及其相应司法解释进行调整,缺乏一部专门的法律规范。2013年5月1日《精神卫生法》正式施行,首次将心理咨询与治疗纳入精神卫生领域并加以规范,特别是对于心理咨询师的职责范围与责任义务作了严格规定,如“不得从事心理治疗或者精神障碍的诊断、治疗”、“应当尊重接受咨询人员的隐私,并为其保守秘密”等,并规定了心理咨询师若违反上述规定面临的法律后果,如予以警告、罚款、责令停业、吊销执照等。这对于心理咨询行业是一次洗礼,对心理咨询师群体而言更是艰巨的挑战。因此,目前心理咨询师法律认知状况如何、怎样改善心理咨询师法律认知状况,成为了现阶段我国心理咨询行业发展中的重要命题。
通过文献检索,发现国内不乏关于不同行业人群的法律认知研究,如针对初中生[4]、农民工[5]、基层护理人员[6]、社区卫生管理人员[7]等,然而却未获及有关以心理咨询师为研究对象的相关文献。相比于心理咨询伦理问题研究的百家争鸣,国内心理咨询法律问题的研究却是凤毛麟角,而关于心理咨询师的法律认知状况也尚未获及相关研究文献。加之《精神卫生法》的实施在行业各界引起较大反响,在此背景下,开展有关我国心理咨询师法律认知现状的研究具有深刻意义。
本研究通过调查心理咨询师对法律知识的认知态度、法律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法律风险事件发生频率,从上述3 个维度进行分析,试图较为全面地了解我国在《精神卫生法》背景下心理咨询师法律认知现状,并对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寻找出切实可行的科学建议,既有利于我国心理咨询行业的不断发展,对心理咨询师的个人成长亦有所裨益。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通过某心理咨询培训班的内部通讯录,随机选取广东省内(分别来自广州、深圳、珠海、东莞、佛山、中山、汕头、揭阳、韶关等地)的心理咨询师若干名,要求已获得国家认证资格、具有一定咨询从业经验,工作单位涵盖学校、医院与社会机构(及其他单位)。其中男32人(32.0%)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4301 字符。
限于服务器压力,网站部分信息只供爱心会员或有一定积分的注册会员流览。
此信息需要 2 积分(免费注册登录后每天可以领取10个积分)。
用户名: |
|
密 码: |
|
忘了密码 |
如果您还不是100md.com会员,欢迎 免费注册,
如果您想获得积分,点击这里 查看积分规则。
如果您想订购杂志,请直接与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编辑部联系。
微信文章
关注百拇
评论几句
搜索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