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创伤与青少年抑郁症的关系
性虐待,儿童期,躯体,1对象与方法,2结果,3讨论
李 萍 柳雨希 陈西庆 王惠萍 李文静①中国.山东省烟台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医院心理科 264006 E-mail:pingli820@163.com ②鲁东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100多年前,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指出,各种神经症症状几乎无一例外的可以追溯到儿童时期的创伤经历[1-2],这一论断引起人们对童年创伤经历的重视。国外相关研究发现,童年创伤经历和青少年的各种精神障碍高度相关,尤其是抑郁情绪,童年期的创伤性经历是抑郁症发作的易患因素[3-4]。青少年抑郁症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复发率和自杀率,严重影响患者的学习和生活,给患者、家庭及其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青少年抑郁症病因至今未明,遗传、环境中的生物学和社会心理因素等均可能是疾病的潜在危险因素。近年来,童年创伤与青少年抑郁症的关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研究证实,童年期有性虐待史人群,被认为更容易出现抑郁、焦虑、惊恐等症状。对于女性而言,性虐待更可能成为其诱发抑郁的危险因素[5]。童年期经历性创伤的青少年表现抑郁、焦虑、学习成绩下降、社会退缩、自杀等,女性更容易在成年早期出现抑郁情绪和自杀意念。有资料显示,儿童期躯体虐待与忽视等创伤经历导致重度抑郁发作[6]。Hamilton等研究发现,童年期经历过情感虐待的青少年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抑郁和焦虑发病的风险明显增加[7]。目前国内针对童年创伤与青少年抑郁症关系的研究较少。本研究旨在探讨童年期创伤与青少年抑郁症的关系,以探索青少年抑郁症发病的危险因素,对青少年抑郁症的早期预防及心理干预具有指导意义。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13年2-9月就诊于烟台开发区医院门诊和住院的青少年抑郁症患者52例为研究对象。入组标准:①首次来诊者,符合DSM-IV抑郁症的诊断标准,由1位副主任医师进行诊断。目前青少年抑郁症的诊断标准未单独列出,故本研究青少年抑郁症的诊断使用DSM-IV中成人抑郁症的诊断标准;②年龄12~18岁,小学以上文化程度,能够独立完成量表评定;③患者及其父母均签署“研究知情同意书”;④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双相情感障碍、人格障碍等其他精神疾病患者,无严重脑器质性疾病、躯体疾病及物质依赖患者。正常对照组:正常对照组48例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854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