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 2016年第11期
编号:139280
团体心理干预对贫困大学生心理资本的影响*
关键词:后测,辅导,1对象与方法,2结果,3讨论

     张 晖罗 军陶建刚何 凯△李 鎏李思思蔡丹妮

    ①中国.华南农业大学电子工程学院(广东广州) 510642 ②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③燕山大学 ④华南农业大学校友会⑤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通讯作者 E-mail:zhanghepsy@126.com

    团体心理干预对贫困大学生心理资本的影响*

    张 晖①罗 军②陶建刚③何 凯②△李 鎏②李思思④蔡丹妮⑤

    ①中国.华南农业大学电子工程学院(广东广州) 510642 ②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③燕山大学 ④华南农业大学校友会⑤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通讯作者 E-mail:zhanghepsy@126.com

    目的:本研究根据Luthans的心理资本理论及干预模型,采用团体心理干预方式探究其对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资本的辅导和干预效果。方法:研究采用教育实验法,设计实验组、对照组前后测实验,并使用心理资本问卷及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为测量工具。结果:①心理资本因子上,实验组与对照组后测结果差异显著(t= 6.261,P<0.001),实验组得分高于对照组;实验组前后测结果差异显著(t=-5.490,P<0.001),心理资本后测得分高于前测;对照组前后测差异不显著;②在症状自评量表得分上,实验组后测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2.557,P<0.05);实验组后测得分明显低于前测(t=5.214,P<0.001);对照组实验前后测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以心理资本理论为基础设计的团体心理辅导干预方案能有效帮助贫困大学生提高心理资本水平。

    贫困大学生;心理资本;团体心理干预;症状自评量表

    贫困大学生不仅是高校里一个相对“特殊”的学生群体,也是社会和高校的关注焦点。与非贫困生相比,贫困生面临着经济负担、人际交往、社会竞争等多重压力,更容易出现孤僻、焦虑、自卑、抑郁、逆反等负面情绪[1-3]。关注贫困生问题,不仅是高校教育改革与管理中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大要点。

    心理资本的概念是在积极心理学的理论基础上,以人力资本、社会资本等作为研究媒介而提出来的。Luthans等人认为,心理资本是指“个体的积极心理发展状态”,由自我效能感、乐观、希望、韧性4个维度构成,对个体的认知、情感和意志都有影响[4-6]。这一定义获得该领域研究者的一致认可。随着心理资本理论影响力的扩大,它不仅被应用于企业中,高校中教师、辅导员和学生群体也频频获得“关注”。有研究发现,心理资本显著影响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使其采取积极或者消极的方式应对生活中面临的压力和问题[1];Luthans[5]、胡烨妃[7]、孟林、杨慧[8]等人的研究发现,作为个体的积极心理状态,心理资本的开发和构建,将有助于心理疾患的预防和消除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2943 字符
如果您在使用手机等流览时无法查看或下载全文,可能是被搜索引擎失真“转码”,请点击屏幕最下方的“电脑版”或“原网页”访问。


限于服务器压力,网站部分信息只供爱心会员或有一定积分的注册会员流览。
此信息需要 2 积分(免费注册登录后每天可以领取10个积分)。
用户名
密 码
  忘了密码

如果您还不是100md.com会员,欢迎 免费注册
如果您想获得积分,点击这里 查看积分规则
如果您想订购杂志,请直接与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编辑部联系。
    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之建议、推荐或指引。文章版权属于原著作权人,若您认为此文不宜被收录供大家免费阅读,请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我们收到通知后,会立即将您的作品从本网站删除。

   微信文章  关注百拇  评论几句  搜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