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转变理论的教育干预对酒依赖患者健康信念 和应对方式的影响*
鍏抽敭璇嶏細研究组,1对象与方法,2方法,3观察指标,4统计处理,2结果,1两组干预前后健康信念比较,2两组应对方式比较,3两组酒精依赖程度比较,4两组生活质量比较,5两组干预满意度比较,3讨论
万 勉 许世阳
①湖北省宜昌市优抚医院精神科 443000 E-mail:wm125452@163.com ②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精神科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及人们生活、工作压力的增加,人们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越来越多人以饮酒为乐,久而久之对酒精产生依赖性[1]。据相关调查研究显示,自21世纪以来,我国18岁以上成年男性酒精依赖患病率达10%左右[2],且由饮酒造成的危害及酒精依赖住院率也在逐年升高。酒精属于精神活性物质,长期饮酒会造成消化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肝脏疾病以及肿瘤疾病,还会造成交通伤害、意外伤害、蓄意伤害等,不仅给个体及家庭带来危害,还会破坏社会治安稳定[3-4]。既往研究认为[5],单纯的药物治疗只能去除酒依赖患者对酒精的身体依赖,并不能去除其对酒精的心理依赖,且约50%的酒精依赖患者在急性期戒酒结束治疗后3个月便开始再次饮酒,导致复饮率较高。相关研究表明[6],心理依赖是影响患者复饮率的关键性因素。因此,对于酒精依赖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应进行心理治疗。行为转变理论模式是由美国心理学教授普罗察斯卡(Prochaska)在1984年提出的一种理论模型,其以社会心理学为基础,着眼于行为变化过程及对象需求,其认为行为转变是一个复杂、渐进、连续的过程,可分为5个不同的阶段,即没有准备阶段、犹豫不决阶段、准备阶段、行动阶段及维持阶段,该疗法普遍适用于戒烟、酒精及物质滥用、非慢性传染性疾病人群的干预工作[7-8]。在实际临床应用中,行为转变理论模型以患者的行为变化过程及患者自身为服务主体,依据患者的心理诉求制定个体化的干预方案,通过改变患者的健康意识,提升患者的健康信念,实现其不良生活习惯的改善,从而提高疾病治疗效果[9]。贺海燕[10]等人将基于行为转变理论框架的干预应用于冠心病患者,结果表明该干预方法能够改善冠心病患者的自我效能,提高其健康信念。祝让放[11]等人对血脂异常患者实施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运动行为干预,结果表明该疗法能够促进患者运动自我效能提高及运动行为改善。沙瑞丽[12]等人对老年膝骨性关节炎患者施于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干预模式,结果发现该干预模式可以提高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的疾病认知和自我管理行为,改善其临床症状。刘啟[13]等人研究发现,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综合康复护理措施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的应用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肺功能,降低其呼吸困难程度。祁庆[14]等人对妊娠期糖尿病乙肝孕妇实施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教育模式干预,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提高孕妇的自我行为管理能力及自我血糖监测水平。以上研究均证实基于行为转变理论在实际临床应用的有效性,但现阶段关于该理论模式的教育干预在酒精依赖患者中的应用研究尚少,基于此,本研究拟探究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教育干预对酒精依赖患者健康信念及应对方式的影响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0319 字符。
闄愪簬鏈嶅姟鍣ㄥ帇鍔涳紝缃戠珯閮ㄥ垎淇℃伅鍙緵鐖卞績浼氬憳鎴栨湁涓€瀹氱Н鍒嗙殑娉ㄥ唽浼氬憳娴佽銆�
姝�淇℃伅闇€瑕� 2 绉垎锛堝厤璐规敞鍐岀櫥褰曞悗姣忓ぉ鍙互棰嗗彇10涓Н鍒�锛夈€�
淇℃伅浠呬緵鍙傝€冿紝涓嶆瀯鎴愪换浣曚箣寤鸿銆佹帹鑽愭垨鎸囧紩銆傛枃绔犵増鏉冨睘浜庡師钁椾綔鏉冧汉锛岃嫢鎮ㄨ涓烘鏂囦笉瀹滆鏀跺綍渚涘ぇ瀹跺厤璐归槄璇伙紝璇烽偖浠舵垨鐢佃瘽閫氱煡鎴戜滑锛屾垜浠敹鍒伴€氱煡鍚庯紝浼氱珛鍗冲皢鎮ㄧ殑浣滃搧浠庢湰缃戠珯鍒犻櫎銆�
寰俊鏂囩珷
鍏虫敞鐧炬媷
璇勮鍑犲彞
鎼滅储鏇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