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保健》 > 2009年第4期 > 正文
编号:11784337
香港医院访学札记
http://www.100md.com 2009年2月15日 王 新
第1页

    参见附件(1547KB,2页)。

     【中图分类号】R197.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2720(2009)04-0212-02

    有幸受香港护士训练及教育基金会姚瑞棠主席的邀请,笔者赴港进行了为期10d的参观与学习,获益匪浅,现将部分学习内容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1 令人感动的“义工”现象

    1.1 在港期间,笔者参观了多家医院、老人院、社区康复中心,到处可以见到义工的身影,他们长期定时到医院为病人从事陪诊、图书、理发服务、家访、康乐社交活动、节日活动、病人关怀及心理辅导等,已形成固定的服务群体。笔者接触的许多人,在做好自己工作的同时,都利用工余时间在做义工。包括资助我们的香港护士训练及教育基金会也属义工性质,其经费是由香港护士捐赠,致力于提高内地护理水平,自1986年成立以来已为大陆培训了5000余人,基金会姚瑞棠主席已近90高龄,每天都往我们驻地打电话询问学习的内容及收获,谢永慈先生已年愈80,每天鞍前马后为我们联系医院、带路,安排我们的生活,他们不辞劳苦的奉献,令人尊敬。

    1.2 对“义工”现象的思考:在与香港同仁的接触中我感受到大多数人都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他们在精神层面上有更多的追求,认为一个人的生命尽可能地投身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才会具有真正的意义,人类最上的享受是心灵的享受,他们从做义工中得到了心灵的净化、道德的满足和提升,成为他们幸福的源泉。

    2 香港医院概况

    香港医院由卫生福利局管理,医院分为公立和私立,公立医院负责92%住院服务、15%基层医疗,私立医院多为门诊服务。医院内部的运作贯彻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模式,形成了行政管理和业务支援部门围绕临床服务,临床医生和护士围绕病人服务的向心性结构。

    2.1 医院文化:在港期间我们参观了广华、玛丽、大埔、养和等不同规模的医院,其共同的特点是:各医院均有明显的各具特色的服务宗旨和医院文化,并以此做为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例如广华医院:“提供高水平及全面的专科服务,以人为本的服务,安全舒适的医院环境。”东区龙德夫人那打素医院:“本着爱心和奉献精神,群策群力提供全人治疗,以病人为中心高素质的医疗服务。”雅丽氏何玲那打素医院:“源于怜悯为怀的理念和实践,本着尊重人的价值和尊严,以维护个人身体、心理、社会及心灵整全的福祉”。纵观香港医院文化期望成果是使病人得到全人照顾;员工得到工作满足感和个人成长;机构取得良好声誉。

    2.2 香港医疗体制改革:香港医疗体制原来为英式管理,回归后医疗体制进行了调整,主要体现在公立医院联网。43家公立医院以地区分为港岛东、港岛西、新界东、新界西、九龙中、九龙东、九龙西七大联网。联网使各个医院相互有业务来往,可达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3 成立病人服务部,专门处理病人投诉

    在香港玛嘉烈医院我们见到了医院病人服务部主任廖国兰女士,她介绍了她们服务部自1997年成立以来处理了大量医患纠纷,其中1例“病榻前开音乐会,琴音救音乐家一命”的处理在香港引起轰动。

    3.1 病人服务部的职能范围:①为病人提供咨询服务。②宣传医院的各种规章制度。③听取病人的意见和建议。④负责器官移植的宣传与联络。⑤负责员工的教育及培训。⑥处理病人的投诉。对于病人的投诉要求2d内书面通知,14d内调解与回复,21d最后回复。

    3.2 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她们分析了引发投诉的主因和投诉者来意及情绪,总结出了处理投诉的技巧,提出了同理心的概念:“是指侦察和确认他人的情绪状态,并给予适当的反应,也就是设身处地以对方的立场去体会对方的心境的心理历程”。在处理投诉中要善于沟通,明白病人的感受与困难,将公平处理化解矛盾与培训、指导、检讨与改善贯彻其中。

    3.3 面对不同的投诉病人,如忧虑者、衰伤者、愤怒者、无理要求者,甚至暴力者,均有不同的接纳方式,提出了处理困境十变换:①换地点;②换气(深呼吸);③换面容;④换心态;⑤换位置;⑥换角色;⑦换语调;⑧换语言;⑨换方式;⑩换人。良好沟通九一点即:爱心多一点,服务活一点,耳朵灵一点,眼睛明一点,嘴巴甜一点,说话轻一点,笑话多一点,责备少一点,器量大一点。还有1min解压妙法等。

    3.4 为减少投诉和纠纷,要求前线工作者要有专业使命感,培养自己沟通表达能力,学会赞扬病人,要有幽默感,善于表达,喜人之喜,悲人所悲,耐心处理,学会弹性处理已定规则。

    4 社区保健服务

    香港的卫生保健服务是以社区为基础的。各个医院中患者来源于社区,并且都有对社区的延伸服务,医院与社区有紧密的互动和联系,既保证了质量又节约了成本。香港共有9个社区健康中心,除设立社区门诊治疗外,还开展各类人群保健服务,大力开展健康知识推广教育,其口号为健康生活化,生活健康化。

    具体内容见表1。

    5 感染管理

    在港期间,我们参观学习了玛丽医院的感染控制工作,很受启发。

    5.1 所有抗生素使用均以微生物培养为基础,并通过分析、指导隔离措施,防止暴发流行。检验科做到阴性当天出报告,3d报告分类分型,培养过程每天报告,指导医生使用抗生素。原则不用三代头孢类抗生素。

    5.2 外科切口感染率由质控人员打开切口看,以有无脓为判断出报告反馈。

    5.3 新观点:不用紫外线消毒;不滥用消毒液;不做膀胱冲洗。提倡消毒物品采用一次性小包装。不用环氧乙烷,用双氧水气溶胶柜消毒。

    5.4 手卫生要求:鼓励医护、病人、家属使用洗手液,规范洗手,要求洗手池与操作者距离小于8步为佳,据统计香港每个护士每天洗手不少于44次。

    6 老年保健服务

    香港对社会老龄化十分重视,到处可见老人院,据统计大陆65岁以上人占总人数7.6%,香港占11.9%。参观香港理工大学,有专门研究老年护理的机构和博士。

    6.1 人口老化带来的问题:①社会福利事业跟不上;②家庭养老功能下降;③老年人对医疗、生活服务需求高。

    6.2 老人服务分5级:①老人屋:3人同租自我照顾;②老人宿舍:有食堂和大厦管理员;③老人院:-有公立和私立;④老人护养院;⑤疗养院。(护养院和疗养院多为慈善机构办,服务质量较好)。

    6.3 香港老人长期护理服务的展望:以社区为主,诊断和评估长者健康需求,提供有计划、预防性服务。内容包括:①提供急诊、康复护理服务;②提供过渡期住院服务;③与义工、自愿者、陪友、家人成为紧密合作伙伴;④学术及教育中心。

    7 临终关怀

    在港期间我们参观了白普理宁养院,由英国女医生桑达斯建立,其格言是:“你是重要的,因为你是你,我们会尽一切努力帮助你活到最后一刻及助你平安离去”。服务理念是接受死亡,尊重生命与垂死病人的权利,病人有权知道病程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547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