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保健》 > 2009年第4期
编号:11784316
神经科患者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护理体会
http://www.100md.com 2009年2月5日 《中国保健》 2009年第4期
     【中图分类号】R473.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2720(2009)04-0226-02

    2005年我科开始使用静脉留置针,由于其可以减少患者的痛苦及浅静脉的损伤,提高了工作效率,在抢救危重患者及静脉营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越来越受到患者和护士的欢迎。它有刺激小、安全迅速、易于操作、便于固定等优点,但在使用过程中也遇到问题及发生了一些并发症。在使用静脉留置针的过程中,笔者总结了些经验,供大家参考。现介绍如下:

    1 方法

    一般选用较为粗直、充盈,弹性好、长度适宜留置针的血管进行穿刺,通常选双上肢的浅表静脉,在穿刺上方10cm处扎止血带,消毒范围超过透明膜的面积,留置针外套管放松,排空留置针内的空气,针尖斜面向上,以15°~30°角进针,见回血后针尖平行进入0.2~0.5cm。将针芯推出少许,松止血带,让液体进入少量,如点滴通畅、局部无肿胀隆起,可在沿血管方向平行推入软管。穿刺成功,可用无菌输液贴固定针柄,再用无菌贴膜固定,在贴膜上注明穿刺的日期、时间、责任者。
, 百拇医药
    2 注意事项

    2.1 护士在操作前应与家属及患者沟通,做好宣教工作,使患者了解静脉留置针的优点、使用目的及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让患者在无紧张、焦虑情绪下接受穿刺,对躁动不安患者可使用约束带制动或遵医嘱使用镇静剂。

    2.2 根据用药、患者血管等情况选择合适型号的静脉留置针,认真阅读说明书,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了解相关的注意事项。

    2.3 选择合适的血管:有肢体瘫的患者尽可能选用健侧上肢或手背处的静脉,避开关节部位。长期卧床血管条件差的患者先用温热的湿毛巾置于输液部位3~5min或浸泡与温水中10min,使表浅小静脉有效扩张,血管直径及充盈度也相应增加。对于双侧肢体均活动少(包括肌痉挛)的患者应由远到近,先手后足,先难后易,避开组织薄弱部位及易引起摩擦的部位,相邻2次穿刺不可选择同一根血管。

    2.4 掌握正确的穿刺方法并妥善固定,告诉患者及家属穿刺肢体勿剧烈运动,并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防止透明贴膜于皮肤粘接不牢致导管脱出或继发感染。
, 百拇医药
    3 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3.1 液体渗漏:妥善固定导管,减少置管肢体的活动及下垂,必要时可适当约束。注意穿刺部位上方衣服勿过紧。告知患者及家属渗漏的症状并及时告知医护人员,以便及时处理。对不合作、意识混乱、定向力障碍的病人必须有家属协助。加强巡视,发现局部肿胀应立即拔出导管,并给予50%硫酸镁湿热敷,给予肢体抬高。加强患者自身营养的摄入,增强机体对血管壁创伤修复能力和对局部炎症的抗炎能力,减少组织渗出。

    3.2 静脉炎:严格消毒穿刺部位,加强护理。尽量减少在下肢放置留置针,如果需要,应抬高下肢20°~30°角,加快血液回流,缩短药物液体在下肢停留的时间。严格无菌操作,突出部分勿再送回血管,防止细菌经过漏道逆行侵入。一次性穿刺成功,消毒时消毒液不宜过多。使用对血管内膜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时,选择血流量大的中心血管穿刺,静点甘露醇、甘油果糖,含钾的液体患者留置针保留时间不宜过长,最好不超过3d,发现稍有红肿者及时拔管重新置管,含钾的液体应与不含钾的液体交换静点。对于长期输液的患者,指导其自行保护血管。
, http://www.100md.com
    3.3 套管针阻塞:静脉输注高营养液体或高渗液及刺激性药物前后均应用生理盐水彻底冲洗管道,减少有形成分的附着。严格掌握封管技术,每次输液完毕后用生理盐水250ml加肝素1.125U 5~10ml正压脉冲式封管。重新输液时或静脉给药时,均需先检查确认留置针套管内无阻塞时,再接液体。如为血凝块阻塞,可用一次性注射器回抽出小血栓或局部注入肝素钠稀释液。仍不通畅考虑拔管。

    3.4 静脉血栓形成:长期卧床患者置管的肢体可给予热敷和适当按摩,促进肢体血液循环。对于血液高凝状态的患者遵医嘱服用抗凝药物也可有效的预防静脉血栓形成。避免反复在同一部位留置,使用刺激性药物时做到前冲后导,减少对血管的理化刺激。发现套管内有血管堵塞,宜用负压抽吸,严禁将血凝块强行推入血管内,以免发生人为的血栓。发现血栓形成,立即拔出套管,抬高患肢,并可适当采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促进血液回流,局部用50%硫酸镁外敷,同时予以溶栓、抗凝、理疗等处理。

    [收稿 2008-12-15], http://www.100md.com(徐瑞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