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保健》 > 2009年第8期 > 正文
编号:11782233
肢体功能再学习康复操对中风康复的影响
http://www.100md.com 2009年4月15日 张洪侠 郑锦华 刘彦宏 崔明娟 卢 艳 桑 林 史 勇
第1页

    参见附件(769KB,1页)。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2720(2009)08-0317-01

    【关键词】中风;康复操;肢体功能

    中风以其高发病率、高患病率和高致残率成为当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在中风造成的各种功能损害中,尤以运动功能障碍对患者影响最为显著。

    2007年以来笔者以本体神经肌肉促通技术及运动再学习法为理论基础,结合临床实践的经验,编制了“中风患者肢体功能再学习康复操”,应用于脑梗死偏瘫患者,指导患者或其家属进行训练,获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根据1995年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诊断标准,将60例经CT或MRI检查、临床诊断为脑梗死且生命体征平稳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2组。对照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56~69岁,平均56.1岁;观察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55~70岁,平均55.6岁。

    1.2 方法:对照组应用常规药物及康复训练方法,观察组在应用对照组方法的基础上,增加训练自编的“中风患者肢体功能再学习康复操”(简称康复操)。

    康复操具体操作如下:患者仰卧位,如果患者能自己活动尽量自己活动,患者活动困难或者动作不到位,应由家属辅助完成。具体分为下肢运动、上肢运动两部分。每一部分的康复操动作都充分地活动各个关节、并对相应的穴位进行自我拍打及按揉,整个康复操做完需30min,每日1次,2个月为1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和评定方法:采用Fugl-Meyer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FMA)作为评分标准,分别在患者入组时(M0)和治疗2个月后(M2)进行评价,并分析FMA总分、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和下肢运动功能评分的变化情况。

    2 结果

    2.1 FMA上肢评分情况:FMA上肢评测满分66分,对照组与观察组在入组时FMA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2个月后两组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间治疗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2.3 FMA总分评分情况:FMA总分评测满分100分,对照组与观察组在入组时FMA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2个月后两组总分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间治疗后总分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3 讨论

    偏瘫是中风患者最常见的运动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运动、日常生活自理和社会参与能力。如何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提高其生存质量,并使患者最终回归社会是中风康复的重要课题之一。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对照组与观察组在入组时无论是FMA总得分、上肢评分和下肢评分均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但是应用康复操2个月后,观察组的FMA评分明显高于入组时,并且两组间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中风患者肢体功能再学习康复操”的应用能显著提高中风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可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治愈率。这是因为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障碍属上运动神经元损害,患者肌力的降低主要是由于运动控制障碍所造成,“中风患者肢体功能再学习康复操”采用整体与特定部位的关节、穴位相结合的强化锻炼方法,改变以往单一的搀扶走路锻炼方法,使锻炼系统化、规范化、合理化,无论是主动运动还是被动运动,均能维持和扩大关节活动范围,防治因制动而致的关节粘连及关节活动受限,对关节活动度已受限的患者有显著的治疗作用,尤其肩中俞、肩井、巨骨、肩髎、环跳、坐骨等穴位对中风患者上下肢肌力恢复也有一定疗效,通过促进患肢血液循环,预防患肢动、静脉血栓形成及促进其病理损伤的修复,还能防止肌肉萎缩,提高机体适应外环境的能力。

    总之,“中风患者肢体功能再学习康复操”简便易学,安全有效,能让患者主动参与,调动患者的积极性,建议患者长期坚持,循序渐进,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769KB,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