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保健》 > 2009年第14期 > 正文
编号:11790139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护理
http://www.100md.com 2009年7月15日 魏艳君
第1页

    参见附件(1572KB,2页)。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720(2009)14-0621-02

    [关键词]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护理

    2008年3月~2009年3月,笔者对44例肺源性心脏病进行临床观察,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我科收治嗄性肺源性心脏病病人44例,男21例,女23例;年龄42~83岁,平均(64.2±6.5)岁;病程4.5—11.5年;均符合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诊断标准。

    1.2 结果:本组住院17~38d,平均住院天数26d。44例经治疗好转42例(95.5%),死亡2例(包括自动出院1例,占4.5%)。

    2 护理

    2.1 一般护理

    2.1.1 心理护理:由于慢性肺心病发作时病情多急、重、易复发、不能治愈的特点,患者常反复住院,容易产生失望、焦虑、愤怒、悲观等不良情绪,护士应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多关心病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取得病人的信任,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指导病人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加强情绪的控制,避免不良的精神刺激。耐心讲解各种治疗及护理措施,提高其对治疗的信心。

    2.1.2 合理给氧:由于患者长期处于低氧及高碳酸血症状态,其呼吸中枢对于二氧化碳的刺激已不敏感,主要靠缺氧刺激主动脉体和颈动脉窦的化学感受器,通过反射以维持呼吸。因此,患者不宜高浓度吸氧,宜低浓度(25%~28%)、低流量(1~2L/min)、持续吸氧。在用辅助呼吸和呼吸兴奋剂时,给氧浓度可稍高,通常采用鼻导管、鼻塞。注意吸入气体的温湿度。在给氧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定期进行血气分析,以免更好地调节氧流量和浓度。

    2.1.3 保持呼吸道通畅:应鼓励患者咳嗽,并协助患者翻身,变换体位,勤拍背,每2~3h为患者翻身1次,同时叩拍背部。对嗜睡和精神萎靡的患者,应经常唤醒患者做咳嗽运动,先深吸气,然后张口用力咳嗽,使痰液咳出。

    2.1.4 饮食护理:根据病情给予清淡、易消化、高营养、高维生素的半流食或普食,如鸡蛋羹、青菜汤、鱼汤等,少食多餐,尽量鼓励患者进食,补充营养,增强抵抗力,有心力衰竭者,应给予低盐饮食。

    2.2 急性加重期的护理

    2.2.1 生命体征的观察:患者入院后应立即监测血压、脉搏、呼吸、心率、心律及意识状态,记录24h出入量。急行桡动脉穿刺抽血,做血气、电解质检查。快速建立静脉通道,尽早采集痰、血、尿标本做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观察有无尿量减少、心悸、腹胀、腹痛、水肿、颈静脉怒张,发现异常,及时向医师汇报,分析原因迅速给予处理。输液时应合理安排顺序,根据患者的病情调节输液的速度。如出现呼吸频率深浅的改变及节律紊乱,往往是通气障碍和脑组织缺氧的反应;体温升高表示感染,血压下降、体温不升、四肢发冷发绀,要考虑缺氧或循环衰竭的可能,必须立即报告医生组织抢救。

    2.2.2 做好基础护理:肺心病人急性期由于多采用张口呼吸,空气未经鼻腔湿润净化直接进入呼吸道,加之长期应用抗生素,极易发生二重感染,因此让患者用生理盐水漱口,以保持口腔清洁、湿润。肺心病急性期年老体弱,长期卧床,且自身活动不便,极易发生褥疮,协助并嘱其家属为其翻身、擦洗,局部用30%红花酒精按摩,保持床单清洁、干燥、平整,不使用破的便器或强行塞拉便器。

    2.2.3观察药物疗效:肺心病急性期的治疗以抗感染为主,注意观察药物疗效,大量使用抗生素后注意观察口腔有无真菌感染;应用强心剂时,由于患者长期缺氧,对强心剂耐受性差,易中毒,应密切观察心律;应用利尿剂时,应观察尿量及有无电解质紊乱,应用扩血管药、抗凝剂、呼吸兴奋剂,临床护理中要求护士要及时准确的执行医嘱,熟悉药物的不良反应,密切观察用药前后患者的各种变化,气管梗阻时禁用呼吸兴奋剂。

    3 缓解期的护理

    帮助患者及家属认识肺心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向患者宣传及时控制呼吸道感染,提高体质,改善心肺功能,防止肺心病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性。对家庭主要成员需详细介绍患者的病情,说明家属的关怀和支持对疾病康复起着重要的作用。指导患者掌握呼吸训练、呼吸体操等方法。告知患者增加营养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572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