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保健》 > 2009年第15期
编号:11789875
手术治疗50例不稳定锁骨骨折的临床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09年5月25日 《中国保健》 2009年第15期
     【中图分类号】R683.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2720(2009)15-0581-01

    【摘要】目的:探讨重建钛板内固定术治疗不稳定锁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对50例不稳定性锁骨骨折患者,采用手术切开复位、重建钛板内固定进行治疗。结果:手术后,经疗效评价,优26例、良20例、可4例,优良率92%。术后切口Ⅰ/甲级愈合,无神经、血管、胸膜损伤,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时间8~16w,平均10w,骨折痊愈时均已恢复正常的上肢功能。结论:手术切开复位、重建钛板内固定能使不稳定锁骨骨折患者尽快恢复正常功能,未出现明显并发症,疗效满意。

    【关键词】锁骨骨折;内固定;手术

    为了探讨重建钛板的内固定效果,笔者对50例不稳定锁骨骨折患者进行了应用观察,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 百拇医药
    1.1 一般资料:本组50例,男28例,女22例;年龄17~68岁。其中肩部直接受力32例,跌倒手撑地间接受力18例。

    1.2 治疗方法:采用重建钛板内固定术。以骨折端为中心向远近切开约2~3cm皮肤切口,切开骨折两断端上面少许骨膜约1cm,尽量不损伤骨膜。粉碎的大骨折块和长斜形骨折块先用螺钉固定,或用克氏针在大骨折块和长斜形骨折块上钻孔,以10号丝线穿孔结扎捆绑,使之形成一个骨折块单元后再行骨折复位,小碎骨块整复后将与其相连的骨膜缝合。复位后根据锁骨外形塑形钛板,将钛板置于锁骨上方,螺钉固定。直视下见骨折端对位良好,冲洗伤口,逐层缝合。

    1.3 疗效评价:参照文献[2]根据骨愈合时间、愈合质量、肩关节功能等综合评价疗效。

    2 结果

    手术后,经疗效评价,优26例、良20例、可4例,优良率92%。术后切口Ⅰ/甲级愈合,无神经、血管、胸膜损伤,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时间8~16w,平均10w,骨折痊愈时均已恢复正常的上肢功能。
, 百拇医药
    3 讨论

    锁骨骨折是临床上常见损伤,近年来多数学者采用手术方法治疗手法整复不能达到解剖对位的不稳定锁骨骨折。手术治疗常用的内固定物有克氏针和钉板系统。克氏针虽然手术方法简单,但不能有效控制锁骨骨折端旋转活动,且有松动滑脱的情况,常出现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及固定针移位,已逐渐放弃使用。对于闭合已复位或不稳定锁骨骨折,骨折端有相应长度,可采用重建钛板固定。重建钛板可根据锁骨外形进行左右、上下预弯,使钛板与骨面紧密接触,有利于牢固固定和患者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可减少术后并发症,避免了传统内固定的缺点,治疗后肩关节功能恢复较好。如果锁骨骨折靠近肩锁关节,保持骨折远段及肩锁关节稳定性十分重要。为了保证手术效果,治疗时应该做到:①应在骨膜外剥离,尽量减少骨膜损伤,防止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的发生,一定不要剥离附着在游离骨块上的软组织。②锁骨钻孔时在锁骨下用骨膜剥离器保护好血管神经,避免损伤锁骨下的血管、神经、胸膜,为手术安全提供保障。③钢板长度应该使每一骨端至少应2枚螺钉固定,才能起到防止旋转作用,螺钉应穿过对侧皮质并经攻丝拧紧,防止因肢体重力造成剪力使螺钉拔出。④功能锻炼的时机与强度应根据患者的体质情况以及术中内固定稳定情况逐步进行,避免再次受伤,对于骨质疏松患者应加强术后外固定保护。本组50例均采用手术切开复位、重建钛板内固定治疗,优良率92%。术后切口Ⅰ/甲级愈合,未出现明显并发症,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时间8~16w,平均10w。因此,手术切开复位、重建钛板内固定能使不稳定锁骨骨折患者尽快恢复正常功能,疗效满意。

    【参考文献】

    [1] 连学金,黄世民,庄耀明等.克氏针内固定锁骨的生物力学试验和临床疗效.中华骨科杂志,1994,14:163~166.

    [收稿 2009-04-27], 百拇医药(关 涛 刘英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