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保健》 > 2010年第1期
编号:11875696
儿童意外中毒的急救与防治
http://www.100md.com 2010年1月5日 《中国保健》 2010年第1期
     【中图分类号】R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720(2010)01 - 056 - 02

    【摘要】意外伤害是突然发生的事件对人体造成的损伤,它包括中毒窒息溺水交通事故烧伤及烫伤六大类。婴幼儿是意外伤害的高危人群。主要以误服导致的中毒最常见,是儿童意外死亡的四大原因之一[1]。2007年1月至2009年9月我科共收治意外中毒67例,为全面预防意外中毒的发生,我们对儿童意外中毒的原因、毒物种类好发年龄等进行了分析,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以预防和减少各种意外中毒事件的发生。

    【关键词】儿童;中毒;急救;防治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我科2007年1月至2009年9月共收治意外中毒儿童67例,均符合意外中毒的分类及诊断标准。其中男42例,女23例,年龄小于1岁3例,1~3岁36例,3~6岁18例,6~13岁10例。就诊儿童中家居农村45例,城市22例。

    1.2 意外中毒的种类 药物中毒34例,鼠药中毒13 例,有机磷农药中毒12例,高锰酸钾中毒5例,误服樟脑丸、油漆稀释剂3例。

    2 急救处理

    2.1 由于中毒原因、途径、毒物的种类、就诊时间、接触毒物剂量等因素的不同,67例儿童临床表现各异,病情轻重不一,根据急救中毒的救治原则,迅速对生命危险者进行救护,以确保生命安全,尽快协助确诊中毒的毒物进入体内的途径和剂量,对于经口进入的应立即采取催吐、洗胃等方法清除胃肠道的毒物,一般中毒4~6小时以内洗胃最有效。但对已吸收胃排空较慢的毒物、饱餐后服毒或用了减慢胃肠蠕动药物的患儿,即使超过6小时也要快速洗胃。洗胃液的种类应根据毒物种类而定,洗胃前要先用注射器抽取胃内容物做毒物鉴定。

    2.2 清除血液内毒物

    2.2.1 通过静脉或口服5%葡萄糖生理盐水或5%~10%葡萄糖以增加尿量,促使毒物排出。

    2.2.2 静注速尿或甘露醇等利尿药促进利尿,保护肾功能,解除某些毒物所致的肺水肿或脑水肿。

    2.3 解毒剂的应用 在清除毒物的同时,如有解毒药或拮抗药可以使用时,应及时使用。如氰化物中毒可采用亚硝酸钠解毒,有机磷农药中毒可采用阿托品和解磷定,亚硝酸盐中毒可采用小剂量亚甲蓝解毒等等。

    治疗及转归:67例患儿经过上述措施处理,治愈56例,好转10例,转院透析1例。

    3 讨 论

    随着儿科疾病谱的的变化,中毒已成为儿科急症中常见的疾病,是威胁小儿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从以上资料可以看出,儿童中毒有以下特点:年龄分布以幼儿期及学龄前期儿童为主;在性别分布上以男性高与女性;地区分布上以农村高于城市;毒物以药物及农药为主,占68%[2]。幼儿及学龄期儿童为高发年龄,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特点:(1)家长安全意识淡薄,看护不周。将药物随意放置或缺乏医药知识致使儿童服错药或服药过量导致中毒。(2)有些家长将鼠药涂在饼干、花生、地瓜或馒头上作诱饵,投放在儿童经常玩耍的地方,或用饮料瓶装一些农药、清洗剂、汽油等,在家长不注意的情况下发生误服导致中毒。另外一些农村基层医院或诊所,由于缺乏儿科专业知识,未能掌握儿童用药特点及剂量,致使药物中毒有时也会发生。(3)由于该年龄组儿童生活经验不足,对外界事物有强烈的新鲜感,接触周围事物增多,但判断力和自我保护能力有限,易导致不良后果。

    因此,儿童中毒必须以预防为主,要从家庭因素、社会因素、学校因素着手:(1)家长应妥善保管好家中的常备药物,将常用药物上锁保管,定期清理药箱,将过期药丢弃在安全的地方。在孩子生病时应尽量在儿科医师和药师的指导下用药,用药前应仔细检查药物及其有效期,不要随意加量或滥用成人药,要对乱用、错用或加大剂量服用药物的危害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2)家长、学校和幼儿园的老师应尽到监护责任,将老鼠药、农药等有毒物质妥善保管。不要将农药等有毒物质存放在食品或饮料的容器内,并且必须放在孩子不能拿到的地方,用后的空农药瓶不能随意乱扔,以免孩子捡玩,特别是在农药中毒的高发区农村,应加大力度普及安全合理使用农药和贮存农药的知识,严禁将农药与粮食、蔬菜等混放在一起,盛过农药的器皿不能再做它用,这是减少农药中毒的有效措施。

    (3)加强对基层儿科医师的培训,尽早发现,尽早治疗,对急危重症患者应及时转上级医院救治,并普及儿科网点,让农村等广大边远地区的儿童也能得到及时的救治。

    (4)一旦发现儿童误食了药物或毒物,在送医院之前家长可先用手指刺激孩子咽喉部,使滞留在胃里的药物尽快吐出来,以减少药物或毒物的吸收,并及时送医院,同时一定要带上所误服药物或毒物的瓶子或包装,以便及时鉴定中毒物质的性质,便于医生及时进行针对性治疗。

    【参考文献】

    [1] 丁宗一.大力开展儿童期意外伤害的监测与干预[J].中华儿科杂志,1999;37(11):653-654.

    [2] 李军,刘春峰,袁状.小儿急救中毒150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9,14(3):151., 百拇医药(贾新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