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保健》 > 2010年第5期
编号:11907889
健康教育对孕妇贫血的促进作用
http://www.100md.com 2010年2月15日 《中国保健》 2010年第5期
健康教育对孕妇贫血的促进作用

     【中图分类号】R71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2720(2010)05 - 108 - 02

    【摘要】目的 了解健康教育对孕妇贫血的促进作用。方法 用血细胞分析仪对400例孕妇的静脉血进行血细胞各参数分析,并指导其及时合理地用药,合理的调节膳食结构,防止贫血的发生,达到优生优育的目的,同时对孕早、中期孕妇进于亍跟踪调查。结果 孕早期、孕中期及孕晚期妇女均易患不同程度的贫血,患病率分别为25%、40%和38%;孕晚期妇女主要以小细胞性贫血为主,约占93.33%,孕期进行健康指导后,患病率明显降低(P<0.01)。结论 妊娠期妇女要根据不同孕期合理搭配营养,及时补充铁剂、叶酸、维生素B12等,防止或降低贫血的发生率。

    【关键词】孕妇;贫血;健康教育

    贫血是妊娠期最常见的合并症,对孕妇及胎儿的危害极大,属于高危妊娠的范畴。贫血孕妇的抵抗力低下,对分娩、手术和麻醉的耐受能力差;同时严重贫血的孕妇对失血的耐受性降低,易发生失血性休克,增加妊娠期和分娩期的风险。另外,当孕妇患严重贫血时,及易造成胎儿生长受限、早产或死胎。了解妊娠期妇女贫血发生的情况,以利于指导其合理用药,及时纠正贫血,确保母婴健康,从而达到优生优育的目的。
, http://www.100md.com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09年1月至2009年3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孕妇400例,年龄为19岁~26岁,其中孕早期妇女(孕1个月~3个月)100例;孕中期妇女(孕4个月~6个月)150例,孕晚期妇女(孕7~9个月)150例,孕前均无贫血史,无合并其它系统疾病;同时对此组孕早、中期妇女进行远期随访,观察健康教育效果。

    1.2 方法

    1.2.1 所用仪器为深圳迈瑞全自动19项参数血细胞分析仪,试剂为深圳迈瑞,试验中多丧用迈瑞室向质搓进行监控,有专职检验员协助完成,各项结果均符合要求。

    1.2.2 采集受试者静脉血2ml,室温下3分钟内完成,严格按照仪器使用操作标准进行稀释与计数。

    1.2.3 数据统计:所采集数据有计算机统计,专人负责数据整理、统计,分别对HCT、MCV、MCH、MCHC等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 百拇医药
    2 结 果

    2.1诊断标准轻度贫血HGB91-100g/L,中度贫血HGB61-90g/L,重度贫血HGB31-60g/L。缺铁性贫血:HGB12g/L、MCV<80fl,巨幼红细胞性贫血:MCV>100fl、MCH>32pg。

    2.2不同孕期妇女生贫血情况见表1。

    2.3 不同程度的贫血情况见表2。

    由表1、2可见,妊娠各期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贫血,其中以中、重度贫血为主,因此,不同孕期均须给予健康指导。

    2.4 门诊实旌健康教育后各孕期贫血情况比较,见表3。

    3 讨 论

    3.1 贫血是妊娠妇女最常见的血液并发症。贫血对孕妇及胎儿都不好。对孕妇来讲,一是由于贫血,孕妇的血浆蛋白浓度低,产生的抗体少,而使免疫力下降,抗病力差,发生感染;二是孕妇贫血时,血液携氧的能力低,会发生心肌缺氧,导致急性心脏病[1];同时,由于孕妇对失血的耐受性下降。分娩时,易发生失血性休克,影响母婴安全。
, http://www.100md.com
    3.2 以上数据表明,孕早期、中期,由于出现早孕反应进食少,含铁的食物摄入亦可,加之反酸,呕吐,胃酸减少,对铁质的吸收也差。对胎儿来说,由于胎儿是铁的受体组织,在竞争摄取母体血清铁的过程中,胎儿组织优势。而铁通过胎盘是单向转运[1],不会由胎儿向母体逆向运输,母子双方对铁的需量往往超过孕妇的摄入量,以至于造成母体缺铁性贫血。因此加强健康宣教,指导孕妇补充铁剂,维生素C等,严重者给予少量多次输血治疗。

    3.3 孕妇在妊娠晚期,胎从母体均对铁需要量明显增加,如此时摄入食物不足或营养不均衡如:缺乏铁、蛋白质、维生素B12、叶酸等。可引起缺铁性贫血或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加之妊娠晚期由子孕妇胃酸分泌减少,胃肠动减弱。影响叶酸的吸收。因此,加强孕期营养指导,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多食新鲜蔬菜、水果、瓜豆类、肉类、动物肝脏及肾脏等食物,妊娠3个月开始口服叶酸,以降低孕妇贫血的发生。

    3.4 由于在孕前及各孕期加大了对孕妇的健康教育,合理指导饮食,合理的营养搭配,必要时给予补充铁剂、叶酸、维生素B12等,大大降低了贫血的发生率(见表3),确保分娩过程中母婴安全,降低产褥期感染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乐杰主编.妇产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62-166., 百拇医药(李 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