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读往来
(一)
编辑同志:
我是一名患有严重"心理疾病"的患者。不知道怎样才能治好我的病?急切求助于您。
患者 徐 悦
徐先生:
针对信中您所讲述的情况,我想从以下几方面谈谈自己的观点,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抑郁症和焦虑症。抑郁症临床以情绪低落、思维迟钝、言语动作减少为主,其中情绪低落或抑郁是最核心的症状,抑郁情绪晨重晚轻的节律变化是抑郁症的一个重要特征。
焦虑症通常是用来描述以焦虑为主要症状的一组疾病,包括惊恐发作和广泛性焦虑症。在临床有三组症状:1情绪紧张不安、恐惧惊慌;2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症状;3生化改变,如血糖、肾上腺素、皮质类固醇增加等。焦虑症可分为2种类型:惊恐障碍(反复发作的严重焦虑、惊恐发作)和广泛性焦虑症。后者的基本特征为广泛和持续的焦虑,但不一定由于某一特殊情境中发生。主要症状变化甚多,患者感到终日神经过敏、容易紧张。当有注意力不易集中的症状时,常诉说记忆不良。患者外表常显示面容焦虑、愁眉紧锁、姿势紧张、皮肤苍白、手足多汗,常有肌肉震颤等一系列躯体症状,如心跳加速、心前区不适、胸闷、呼吸不畅、口干、尿频、便意、阳萎、月经期不适、头昏、疲乏、眼花、肌肉酸痛、头痛等。睡眠障碍及入睡困难、恶梦易惊为特点,早醒少见。患者常表现害怕自己或亲人即将得病或发生意外,可有不祥预感。常伴轻度情绪不良、强迫观念。
躯体疾病包括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可伴发焦虑症状,如阵发性心动过速、甲状腺功能亢进、自发性低血糖症、嗜铬细胞瘤、绝经期综合征、脑血管疾病等常有焦虑症状。慢性焦虑,尤其是广泛性焦虑症应注意和神经衰弱区别。广泛性焦虑症以焦虑为主,而不是疲劳和虚弱。
其实,焦虑是一种内心紧张不安、预感到似乎将要发生某种不安情况而又难于应付的不愉快情绪。焦虑是一种普遍现象,大概所有的人都体验过。比如,考试前、等待一次重要的会见、人际关系紧张等,都可诱发焦虑反应。因为有这种焦虑反应,人们会试图预防引起焦虑的不利情况,积极去做能减轻焦虑的活动,从这个意义上说,焦虑也是一种保护性反应。焦虑并不都是病理性的,只有焦虑过度时,才成为一个医学问题。
通过上述分析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8391 字符。
如果您在使用手机等流览时无法查看或下载全文,可能是被搜索引擎失真“转码”,请点击屏幕最下方的“电脑版”或“原网页”访问。编辑同志:
我是一名患有严重"心理疾病"的患者。不知道怎样才能治好我的病?急切求助于您。
患者 徐 悦
徐先生:
针对信中您所讲述的情况,我想从以下几方面谈谈自己的观点,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抑郁症和焦虑症。抑郁症临床以情绪低落、思维迟钝、言语动作减少为主,其中情绪低落或抑郁是最核心的症状,抑郁情绪晨重晚轻的节律变化是抑郁症的一个重要特征。
焦虑症通常是用来描述以焦虑为主要症状的一组疾病,包括惊恐发作和广泛性焦虑症。在临床有三组症状:1情绪紧张不安、恐惧惊慌;2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症状;3生化改变,如血糖、肾上腺素、皮质类固醇增加等。焦虑症可分为2种类型:惊恐障碍(反复发作的严重焦虑、惊恐发作)和广泛性焦虑症。后者的基本特征为广泛和持续的焦虑,但不一定由于某一特殊情境中发生。主要症状变化甚多,患者感到终日神经过敏、容易紧张。当有注意力不易集中的症状时,常诉说记忆不良。患者外表常显示面容焦虑、愁眉紧锁、姿势紧张、皮肤苍白、手足多汗,常有肌肉震颤等一系列躯体症状,如心跳加速、心前区不适、胸闷、呼吸不畅、口干、尿频、便意、阳萎、月经期不适、头昏、疲乏、眼花、肌肉酸痛、头痛等。睡眠障碍及入睡困难、恶梦易惊为特点,早醒少见。患者常表现害怕自己或亲人即将得病或发生意外,可有不祥预感。常伴轻度情绪不良、强迫观念。
躯体疾病包括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可伴发焦虑症状,如阵发性心动过速、甲状腺功能亢进、自发性低血糖症、嗜铬细胞瘤、绝经期综合征、脑血管疾病等常有焦虑症状。慢性焦虑,尤其是广泛性焦虑症应注意和神经衰弱区别。广泛性焦虑症以焦虑为主,而不是疲劳和虚弱。
其实,焦虑是一种内心紧张不安、预感到似乎将要发生某种不安情况而又难于应付的不愉快情绪。焦虑是一种普遍现象,大概所有的人都体验过。比如,考试前、等待一次重要的会见、人际关系紧张等,都可诱发焦虑反应。因为有这种焦虑反应,人们会试图预防引起焦虑的不利情况,积极去做能减轻焦虑的活动,从这个意义上说,焦虑也是一种保护性反应。焦虑并不都是病理性的,只有焦虑过度时,才成为一个医学问题。
通过上述分析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8391 字符。
限于服务器压力,网站部分信息只供爱心会员或有一定积分的注册会员流览。
此信息需要 1 积分(免费注册登录后每天可以领取10个积分)。
用户名: |
|
密 码: |
|
忘了密码 |
如果您还不是100md.com会员,欢迎 免费注册,
如果您想获得积分,点击这里 查看积分规则。
如果您想订购杂志,请直接与《家庭中医药》编辑部联系。
微信文章
关注百拇
评论几句
搜索更多
推存给朋友
加入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