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煎煮法和服用法
中草药煎煮法的科学与否,直接影响到药效发挥的好坏,所以,煎煮方法是历代本草书的重要内容之一。
1、煎煮器具
煎药最好的器具是砂锅。砂锅属于陶器,陶器具有导热均匀,化学性质稳定,不易与药物成分发生化学变化,并有保暖的特点,是煎煮中药的最佳选择。若无陶器,可用白色的搪瓷器皿和铝锅代替。但切忌用铜、铁、锡等制成的器具。这是因为铁、铜、锡本身也是中药类,用之恐与病情不合;二是这些金属元素易和中药中的化学成分发生反应,轻则降低疗效,重则产生毒副作用,如铁锅煎药,往往会生成一种不溶于水的鞣酸铁,使药液变黑变绿,药味又涩又腥。使药物性味发生变化,非但不能疗疾,甚至可产生毒性,危害生命。
2、煎前浸润
煎前用清水浸泡,有利于有效成分的煎出。这是因为草木药干燥时,水分被蒸发,细胞壁及导管皱缩,细胞液干枯,其中的物质以结晶或无定形沉淀存在于细胞内。煎前浸泡,可以使细胞重新胀满,当水分进一步浸入时,细胞可膨胀破裂,使大量有效成分释放出来。煎前浸泡时间以30~60分钟为宜,夏天气温高,可以浸泡时间短些;反之冬天可以长些。浸泡用水,以常温或温水(25℃~50℃)为宜,切忌用沸水。
, http://www.100md.com
3、煎煮用水
以新鲜清洁的自来水、河水、湖水、泉水为宜。混浊、腐臭以及工业污染严重的水禁用。经反复煮沸或放置于热水瓶中较久的水,也不能作为煎药用水。古人对煎药用水极为讲究,如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立春雨水宜煎发散及补中益气药”、“腊雪化水宜煎伤寒火喝之药”、“长流水煮药最验”、“井泉水宜煎补阴及一切痰火气血药”等等。
4、煎水用量
一般用水量为将草木药加压后,液面没过饮片两横指(约2厘米)为宜。其中,芳香易挥发及质地疏松的药物,可以只淹没药物为度;质地坚硬黏稠需久煎的药物,加水量可略多一些。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经过反复实验,整理出一个中药煎煮的加水公式,使加水量更加科学化:
第一煎加水量=方中各药物总量(克)+150毫升+服用量(成人服用量为150~300毫升)。
, 百拇医药
第二煎加水量:服用量+200毫升。
5、火候与时间
一般在未沸时用武火(大火),沸后用文火(小火),以免药汁溢出或过快熬干。煎煮时间应根据药物性质而定,兹列表说明如下:
1993年和1995年我在马来西亚和美国讲学时,发现当地华人中医还发明了一种“科学煮药法”,也称“高压锅煮药法”:把药物置放于普通高压锅中,注入清水,高出药物2~5厘米左右(二横指多一些),先浸泡半小时后,用大火煮至出气(有吃吃声),不必加限压阀,再用小火煮半小时后熄火,静置半小时后再开盖,倾出药汁,分4次饭后及临睡前服用。
6、绞渣取汁
药液滤出后,应将药渣放入双层纱布中包好,待稍凉后,加压绞取药渣所吸附的药液,最后把药渣扔掉。实验表明,从绞取的药液中,可得到大量有效成分,约相当于原方剂量的1/3。尤其是一些遇高热药效降低,损失或不宜久煎的药物,药渣中所含有效成分比例更高。如此,则能增加中药的溶出率,提高疗效。
, http://www.100md.com
7、服法
草木疗法临床一般均为每日1剂,每剂分2或3服。病情急重的,可隔4小时左右服1次,昼夜不停,使药力持续。
一般情况下,汤药多温服。对呕吐者宜小量频服。对丸、散等中药制剂,一般都用温开水吞服。有的需要多服长期服,则可煎汤代茶,不拘时服。疟疾患者,则需在疾病发作前2小时服。
对于胃肠道疾病,宜饭前服药。因为饭前胃中空虚,药物能较快进入小肠以保持较高浓度,这样可使药物不为食物所阻而充分、及时发挥药效。滋补药亦宜饭前服,以利消化吸收。对胃肠道有刺激的药物宜饭后服,饭后胃中存有较多食物,可减少药物的刺激。消食健胃药,宜食后及时服,以使药物与食物得以充分混合,最大地发挥药效。
对于驱虫或泻下的中药,如番泻叶等宜空腹服。空腹时,胃及十二指肠均无食物,服药后可避免药物与食物混合,能迅速进入肠而奏效。其他如安神、镇静类中药,宜于睡前30分钟至1小时服用,才能及时发挥作用。, 百拇医药(常敏毅)
1、煎煮器具
煎药最好的器具是砂锅。砂锅属于陶器,陶器具有导热均匀,化学性质稳定,不易与药物成分发生化学变化,并有保暖的特点,是煎煮中药的最佳选择。若无陶器,可用白色的搪瓷器皿和铝锅代替。但切忌用铜、铁、锡等制成的器具。这是因为铁、铜、锡本身也是中药类,用之恐与病情不合;二是这些金属元素易和中药中的化学成分发生反应,轻则降低疗效,重则产生毒副作用,如铁锅煎药,往往会生成一种不溶于水的鞣酸铁,使药液变黑变绿,药味又涩又腥。使药物性味发生变化,非但不能疗疾,甚至可产生毒性,危害生命。
2、煎前浸润
煎前用清水浸泡,有利于有效成分的煎出。这是因为草木药干燥时,水分被蒸发,细胞壁及导管皱缩,细胞液干枯,其中的物质以结晶或无定形沉淀存在于细胞内。煎前浸泡,可以使细胞重新胀满,当水分进一步浸入时,细胞可膨胀破裂,使大量有效成分释放出来。煎前浸泡时间以30~60分钟为宜,夏天气温高,可以浸泡时间短些;反之冬天可以长些。浸泡用水,以常温或温水(25℃~50℃)为宜,切忌用沸水。
, http://www.100md.com
3、煎煮用水
以新鲜清洁的自来水、河水、湖水、泉水为宜。混浊、腐臭以及工业污染严重的水禁用。经反复煮沸或放置于热水瓶中较久的水,也不能作为煎药用水。古人对煎药用水极为讲究,如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立春雨水宜煎发散及补中益气药”、“腊雪化水宜煎伤寒火喝之药”、“长流水煮药最验”、“井泉水宜煎补阴及一切痰火气血药”等等。
4、煎水用量
一般用水量为将草木药加压后,液面没过饮片两横指(约2厘米)为宜。其中,芳香易挥发及质地疏松的药物,可以只淹没药物为度;质地坚硬黏稠需久煎的药物,加水量可略多一些。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经过反复实验,整理出一个中药煎煮的加水公式,使加水量更加科学化:
第一煎加水量=方中各药物总量(克)+150毫升+服用量(成人服用量为150~300毫升)。
, 百拇医药
第二煎加水量:服用量+200毫升。
5、火候与时间
一般在未沸时用武火(大火),沸后用文火(小火),以免药汁溢出或过快熬干。煎煮时间应根据药物性质而定,兹列表说明如下:
1993年和1995年我在马来西亚和美国讲学时,发现当地华人中医还发明了一种“科学煮药法”,也称“高压锅煮药法”:把药物置放于普通高压锅中,注入清水,高出药物2~5厘米左右(二横指多一些),先浸泡半小时后,用大火煮至出气(有吃吃声),不必加限压阀,再用小火煮半小时后熄火,静置半小时后再开盖,倾出药汁,分4次饭后及临睡前服用。
6、绞渣取汁
药液滤出后,应将药渣放入双层纱布中包好,待稍凉后,加压绞取药渣所吸附的药液,最后把药渣扔掉。实验表明,从绞取的药液中,可得到大量有效成分,约相当于原方剂量的1/3。尤其是一些遇高热药效降低,损失或不宜久煎的药物,药渣中所含有效成分比例更高。如此,则能增加中药的溶出率,提高疗效。
, http://www.100md.com
7、服法
草木疗法临床一般均为每日1剂,每剂分2或3服。病情急重的,可隔4小时左右服1次,昼夜不停,使药力持续。
一般情况下,汤药多温服。对呕吐者宜小量频服。对丸、散等中药制剂,一般都用温开水吞服。有的需要多服长期服,则可煎汤代茶,不拘时服。疟疾患者,则需在疾病发作前2小时服。
对于胃肠道疾病,宜饭前服药。因为饭前胃中空虚,药物能较快进入小肠以保持较高浓度,这样可使药物不为食物所阻而充分、及时发挥药效。滋补药亦宜饭前服,以利消化吸收。对胃肠道有刺激的药物宜饭后服,饭后胃中存有较多食物,可减少药物的刺激。消食健胃药,宜食后及时服,以使药物与食物得以充分混合,最大地发挥药效。
对于驱虫或泻下的中药,如番泻叶等宜空腹服。空腹时,胃及十二指肠均无食物,服药后可避免药物与食物混合,能迅速进入肠而奏效。其他如安神、镇静类中药,宜于睡前30分钟至1小时服用,才能及时发挥作用。, 百拇医药(常敏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