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就是那个“立规矩”的人
游乐场里的电动小飞机,像磁铁一样深深地吸引了涛涛的眼球。爸爸一下子就读懂了儿子的眼神,他问涛涛:“你想玩吗宁”
“想玩!”
“那好,就玩一次。”爸爸说。
“两次可以吗?我一定说话算数。”涛涛保证着。
“好吧。记住,我只买了两张票。”爸爸答应了。
电动小飞机第二次停下来的时候,涛涛果然乖乖地走下来。
面对“大玩具”的诱惑,很多孩子难以做到像涛涛这样说话算数。不少父母发现,自从宝宝学会了走路、能和大人对话以后,要求就越来越多,刚刚买了棒棒糖,跟着又要买小汽车,尽管家里已经有了好几辆,一旦得不到满足就号啕大哭。他简直就是个制造麻烦的机器!刚刚制造的混乱还没有收拾停当,又制造了新的麻烦:今天他抢了小朋友的玩具,明天又把人家的胳膊抓伤,甚至还会做出一些更让你头疼的举动。
, 百拇医药
古人云:养不教,父之过。到了这个时候,爸爸就不能袖手旁观、而是该教他学点规矩了,为孩子的行为在“可以”和“不可以”之间划一条清楚的界限。
立规矩 爸爸别无选择
●爷爷奶奶“霹不住”
如果新手爸爸把给宝宝立规矩的任务交给自己的父母或岳父岳母,到头来多半会发现孩子“没规矩”。虽然老人有丰富的阅历和人生经验、知书达理,深谙“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之道,但对手隔代人的非常之爱、宽容有加、无限度的耐心、“树大自然直”的侥幸心态,以及对孩子的情感依恋往往使他们放弃原则、迁就宝宝。“规矩”在祖孙两代人面前名存实亡。
●妈妈“心太软”
给宝宝立规矩,妈妈的意识绝对比爷爷奶奶、姥姥姥爷要明确得多,也努力地身体力行。然而,蚂咪们的“软肋”就是“心太软”。毕竟经历了十月怀胎的辛苦、有着与宝贝心贴心的感应,孩子的眼泪终将摧毁她们心底的最后一道防线,关键时刻败下阵来,“就这一次”的退让换来了宝宝的笑逐颜开。糟糕的是,一次特例就等于一百次、一千次的特例。“规矩”在妈妈那里多半也变成了一纸空文。
, 百拇医药
● 爸爸的优势
相对于老人和年轻妈妈,爸爸往往会更清醒,在非常情境中能坚持“不可以就是不可以”。他们传递给孩子这样一个信息:自由并不是无限的,他必须接受并遵守一些规则。
妈妈们的交往方式更多地依赖于情感,这容易使孩子得到爱抚学会同情;而爸爸们则偏重于理智、注意遵守各种“游戏”规则,其行为方式告诉孩子:有些事情是没有回旋余地的。他们“站得高、看得远”,能预见到孩子不知晓尺度、缺乏规则意识日后会寸步难行。因而在提高孩子社会化程度方面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危机感决定了爸爸们的“铁面无私”。
立规矩也有预备阶段
宝宝多大开始学规矩?相信不少爸爸把这个内容安排在3岁以后,但是,如果真的等到3岁以后再把孩子的行为纳入规范,会发现你的教育迟到了半拍,因为他已经“自由”得过了头,对你的约束大声地说“不”。所以,爸爸们不妨把1~2岁看做宝宝学规矩的“预备阶段”,从1岁以后起一点一点地把“规矩”的概念有意识地渗透给宝宝,目口使他还对此一知半解。
, 百拇医药
爸爸“立规矩”法:
●让表情说话
1岁宝宝的理解力还处于萌芽状态,与他们的认知能力并不同步。所以,与其让他明白你的语言,不如让他看懂你的表情。如果我们想让宝宝知道什么是好的或者坏的,什么是可以或者是不可以的,就直接做给他看。比如,应对他抢小朋友玩具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爸爸把他手里的玩具还给人家,而且要语气坚决,以便他能读懂你的表情——抢人家东西是不对的。
●温故知新
小宝宝就是“没脑子”,你刚刚告诉了他不能摸电源插座、不能拿剪刀,可不出10分钟他就有可能重蹈覆辙。耐心地重复同一条规则,是爸爸们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这有助于宝宝“温故而知新”,把一些知识和规则积累下来,慢慢学会避免危险、保护自己,学会与人交往的规矩和基本的社交礼仪。当然,爸爸要做好持久战的准备,绝不能因为宝宝的哭闹就妥协。
, 百拇医药
绕开“暗礁”
●“知道了”就是明白了
不要以为孩子答应“知道了”,他就真的明白了。1岁多宝宝的理解力还非常可怜,当他以点头的方式回应爸爸“不能在墙上画画”或“不能把水洒到床上”时,他实际上并不明白其中的道理,“恶作剧”也就不可能因此被杜绝。限定游戏区域是个不错的办法,比如在桌子上铺一张大白纸任他随意地画;或者把浴缸放足了水,再准备些瓶瓶罐罐,创造一个戏水的空间。
“约法三章”进行时
“我不想睡觉”、“我还要玩”、“我不愿意把布娃娃还给甜甜”……听到父母的要求,2岁多的宝宝说得最多的就是“不!”这时你就该列出一系列的“注意事项”,帮助孩子学会管住自己、服从规矩。
● 立规矩看年龄
, 百拇医药 要求2岁的宝宝不能咬人,比让他们学习“守时”要容易得多,毕竟,“时间”这个概念对他们来说还是太抽象了。孩子认知能力和行为能力的发展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让他们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学习守规矩,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对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心知肚明是爸爸为孩子立规矩的前提,而对孩子行为的规范也应随着其年龄的增长增加难度。
●简洁明了
宝宝的理解力不会“拐弯儿”,他们需要得到最直接、明白、简单和容易操作的信息。否则,就为遵守规矩设置了障碍。当然,在保证你的要求一清二楚的前提下,别忘了用三言两语把立规矩的意图向孩子讲明白,便于孩子理解你的要求。比如,打开煤气灶的开关能点燃火,那是很危险的。
●做个被模仿的“范本”
模仿是孩子的本能,他会从父母的行为中找到自己行动的方向。规矩是全家统一的行为准则,规矩面前人人平等。这就意味着,父母的行为不能犯规。如果你要求孩子有礼貌,自己就得把“请”、“谢谢”时常挂在嘴边,遇事谦让、待人温和;而“爸爸把报纸分给妈妈看”的举动,实际上是向宝宝演示了“分享”的规则。同时,规矩也有不分时间地点场合的一贯性,不能今天这样、明天那样,或在家一套,在外边又是一套。
, 百拇医药
●有宫在先
防患于未然,比临时抱佛脚更容易使宝宝自觉地按规则做事,父母也不至于把自己陷入被动状态。比如,带孩子去玩具店之前,说好只允许他挑一件小玩具;如果他在玩具店哭闹,其结果是一样也不买。
●把后果摆在孩子面前
不守硼巨会怎样?这个后果在立规矩时爸爸就该明确地给宝宝描绘出来。假如星期天的早晨宝宝磨磨蹭蹭不梳洗、不吃早饭,爸爸的警告就是:“再耽误时间,超过了9点,我们就取消去动物园的计划!”一旦宝宝的拖延超过了最后时限,你要“狠心”地说服自己有令必行。在这方面,爸爸比“心太软”的妈妈们有一定的优势。
●鼓励让宝宝尝到“甜头”
宝宝缺乏长久的克制力,他们需要不断地鼓励和奖励作为好行为的营养剂。如果他能在按时上床后听到爸爸讲一个故事,那么在以后的日子里,他就愿意在规定的时间乖乖地躺下。因为,一个个故事给了他成就感和满足感,使他发自内心地乐于配合爸爸的要求。
, 百拇医药
●给宝宝一定的自由度
给宝宝一个回旋的余地,往往比简单的命令更容易达到让孩子守规矩的目的。面对宝贝不想穿你挑的衣服,与其强硬地命令,不如允许他自己去换,不过要补充一条:“以后你都要自己准备衣服,但是要答应爸爸,必须在前一天晚上就准备好。”
●强硬才有效果
宝宝其实很在乎爸爸的态度,紧张的表情、暴唳的声音、连珠炮似的批评,最终把宝宝引向和你对着干的泥潭,你们的学规矩课堂,也就成了父与子对抗的战场。而心平气和地娓娓道来,反到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眉毛胡子一把抓
太多的规矩容易让宝宝陷入茫然和“重压”之下,萌生逆反,其结果是哪一项都很难落到实处。与其“大而全”,不如“重点突出”、“个性鲜明”,挑出一些比较重要的规则或针对宝宝最明显的问题立规矩,比如不可以咬人、不能把别人的东西拿回家。
, 百拇医药
记住,对规则的贯彻与实施,少即是多!
●威胁利诱
如果你常常用威胁利诱以期望得到孩子的合作,那么当{尔不威胁利诱时,孩子便会不理睬你。
●宝宝的讨价还价
“如果我答应不看动画片,你周末就要带我去动物园!”大一点的宝宝学会讨价还价了,他最终把你的耐心耗尽,“逼”得以巴掌代替“民主”。实际上,你不必大动肝火,只要坚决地亮出底牌就可以了:“现在结束讨论,就这样做!”
●爸爸的毅力是宝宝的动力
从学规矩到“按规矩办事”,宝宝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其间爸爸始终如一、耐心地引导,是宝宝最终走入“正轨”的关键。, 百拇医药(晓 歌)
“想玩!”
“那好,就玩一次。”爸爸说。
“两次可以吗?我一定说话算数。”涛涛保证着。
“好吧。记住,我只买了两张票。”爸爸答应了。
电动小飞机第二次停下来的时候,涛涛果然乖乖地走下来。
面对“大玩具”的诱惑,很多孩子难以做到像涛涛这样说话算数。不少父母发现,自从宝宝学会了走路、能和大人对话以后,要求就越来越多,刚刚买了棒棒糖,跟着又要买小汽车,尽管家里已经有了好几辆,一旦得不到满足就号啕大哭。他简直就是个制造麻烦的机器!刚刚制造的混乱还没有收拾停当,又制造了新的麻烦:今天他抢了小朋友的玩具,明天又把人家的胳膊抓伤,甚至还会做出一些更让你头疼的举动。
, 百拇医药
古人云:养不教,父之过。到了这个时候,爸爸就不能袖手旁观、而是该教他学点规矩了,为孩子的行为在“可以”和“不可以”之间划一条清楚的界限。
立规矩 爸爸别无选择
●爷爷奶奶“霹不住”
如果新手爸爸把给宝宝立规矩的任务交给自己的父母或岳父岳母,到头来多半会发现孩子“没规矩”。虽然老人有丰富的阅历和人生经验、知书达理,深谙“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之道,但对手隔代人的非常之爱、宽容有加、无限度的耐心、“树大自然直”的侥幸心态,以及对孩子的情感依恋往往使他们放弃原则、迁就宝宝。“规矩”在祖孙两代人面前名存实亡。
●妈妈“心太软”
给宝宝立规矩,妈妈的意识绝对比爷爷奶奶、姥姥姥爷要明确得多,也努力地身体力行。然而,蚂咪们的“软肋”就是“心太软”。毕竟经历了十月怀胎的辛苦、有着与宝贝心贴心的感应,孩子的眼泪终将摧毁她们心底的最后一道防线,关键时刻败下阵来,“就这一次”的退让换来了宝宝的笑逐颜开。糟糕的是,一次特例就等于一百次、一千次的特例。“规矩”在妈妈那里多半也变成了一纸空文。
, 百拇医药
● 爸爸的优势
相对于老人和年轻妈妈,爸爸往往会更清醒,在非常情境中能坚持“不可以就是不可以”。他们传递给孩子这样一个信息:自由并不是无限的,他必须接受并遵守一些规则。
妈妈们的交往方式更多地依赖于情感,这容易使孩子得到爱抚学会同情;而爸爸们则偏重于理智、注意遵守各种“游戏”规则,其行为方式告诉孩子:有些事情是没有回旋余地的。他们“站得高、看得远”,能预见到孩子不知晓尺度、缺乏规则意识日后会寸步难行。因而在提高孩子社会化程度方面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危机感决定了爸爸们的“铁面无私”。
立规矩也有预备阶段
宝宝多大开始学规矩?相信不少爸爸把这个内容安排在3岁以后,但是,如果真的等到3岁以后再把孩子的行为纳入规范,会发现你的教育迟到了半拍,因为他已经“自由”得过了头,对你的约束大声地说“不”。所以,爸爸们不妨把1~2岁看做宝宝学规矩的“预备阶段”,从1岁以后起一点一点地把“规矩”的概念有意识地渗透给宝宝,目口使他还对此一知半解。
, 百拇医药
爸爸“立规矩”法:
●让表情说话
1岁宝宝的理解力还处于萌芽状态,与他们的认知能力并不同步。所以,与其让他明白你的语言,不如让他看懂你的表情。如果我们想让宝宝知道什么是好的或者坏的,什么是可以或者是不可以的,就直接做给他看。比如,应对他抢小朋友玩具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爸爸把他手里的玩具还给人家,而且要语气坚决,以便他能读懂你的表情——抢人家东西是不对的。
●温故知新
小宝宝就是“没脑子”,你刚刚告诉了他不能摸电源插座、不能拿剪刀,可不出10分钟他就有可能重蹈覆辙。耐心地重复同一条规则,是爸爸们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这有助于宝宝“温故而知新”,把一些知识和规则积累下来,慢慢学会避免危险、保护自己,学会与人交往的规矩和基本的社交礼仪。当然,爸爸要做好持久战的准备,绝不能因为宝宝的哭闹就妥协。
, 百拇医药
绕开“暗礁”
●“知道了”就是明白了
不要以为孩子答应“知道了”,他就真的明白了。1岁多宝宝的理解力还非常可怜,当他以点头的方式回应爸爸“不能在墙上画画”或“不能把水洒到床上”时,他实际上并不明白其中的道理,“恶作剧”也就不可能因此被杜绝。限定游戏区域是个不错的办法,比如在桌子上铺一张大白纸任他随意地画;或者把浴缸放足了水,再准备些瓶瓶罐罐,创造一个戏水的空间。
“约法三章”进行时
“我不想睡觉”、“我还要玩”、“我不愿意把布娃娃还给甜甜”……听到父母的要求,2岁多的宝宝说得最多的就是“不!”这时你就该列出一系列的“注意事项”,帮助孩子学会管住自己、服从规矩。
● 立规矩看年龄
, 百拇医药 要求2岁的宝宝不能咬人,比让他们学习“守时”要容易得多,毕竟,“时间”这个概念对他们来说还是太抽象了。孩子认知能力和行为能力的发展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让他们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学习守规矩,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对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心知肚明是爸爸为孩子立规矩的前提,而对孩子行为的规范也应随着其年龄的增长增加难度。
●简洁明了
宝宝的理解力不会“拐弯儿”,他们需要得到最直接、明白、简单和容易操作的信息。否则,就为遵守规矩设置了障碍。当然,在保证你的要求一清二楚的前提下,别忘了用三言两语把立规矩的意图向孩子讲明白,便于孩子理解你的要求。比如,打开煤气灶的开关能点燃火,那是很危险的。
●做个被模仿的“范本”
模仿是孩子的本能,他会从父母的行为中找到自己行动的方向。规矩是全家统一的行为准则,规矩面前人人平等。这就意味着,父母的行为不能犯规。如果你要求孩子有礼貌,自己就得把“请”、“谢谢”时常挂在嘴边,遇事谦让、待人温和;而“爸爸把报纸分给妈妈看”的举动,实际上是向宝宝演示了“分享”的规则。同时,规矩也有不分时间地点场合的一贯性,不能今天这样、明天那样,或在家一套,在外边又是一套。
, 百拇医药
●有宫在先
防患于未然,比临时抱佛脚更容易使宝宝自觉地按规则做事,父母也不至于把自己陷入被动状态。比如,带孩子去玩具店之前,说好只允许他挑一件小玩具;如果他在玩具店哭闹,其结果是一样也不买。
●把后果摆在孩子面前
不守硼巨会怎样?这个后果在立规矩时爸爸就该明确地给宝宝描绘出来。假如星期天的早晨宝宝磨磨蹭蹭不梳洗、不吃早饭,爸爸的警告就是:“再耽误时间,超过了9点,我们就取消去动物园的计划!”一旦宝宝的拖延超过了最后时限,你要“狠心”地说服自己有令必行。在这方面,爸爸比“心太软”的妈妈们有一定的优势。
●鼓励让宝宝尝到“甜头”
宝宝缺乏长久的克制力,他们需要不断地鼓励和奖励作为好行为的营养剂。如果他能在按时上床后听到爸爸讲一个故事,那么在以后的日子里,他就愿意在规定的时间乖乖地躺下。因为,一个个故事给了他成就感和满足感,使他发自内心地乐于配合爸爸的要求。
, 百拇医药
●给宝宝一定的自由度
给宝宝一个回旋的余地,往往比简单的命令更容易达到让孩子守规矩的目的。面对宝贝不想穿你挑的衣服,与其强硬地命令,不如允许他自己去换,不过要补充一条:“以后你都要自己准备衣服,但是要答应爸爸,必须在前一天晚上就准备好。”
●强硬才有效果
宝宝其实很在乎爸爸的态度,紧张的表情、暴唳的声音、连珠炮似的批评,最终把宝宝引向和你对着干的泥潭,你们的学规矩课堂,也就成了父与子对抗的战场。而心平气和地娓娓道来,反到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眉毛胡子一把抓
太多的规矩容易让宝宝陷入茫然和“重压”之下,萌生逆反,其结果是哪一项都很难落到实处。与其“大而全”,不如“重点突出”、“个性鲜明”,挑出一些比较重要的规则或针对宝宝最明显的问题立规矩,比如不可以咬人、不能把别人的东西拿回家。
, 百拇医药
记住,对规则的贯彻与实施,少即是多!
●威胁利诱
如果你常常用威胁利诱以期望得到孩子的合作,那么当{尔不威胁利诱时,孩子便会不理睬你。
●宝宝的讨价还价
“如果我答应不看动画片,你周末就要带我去动物园!”大一点的宝宝学会讨价还价了,他最终把你的耐心耗尽,“逼”得以巴掌代替“民主”。实际上,你不必大动肝火,只要坚决地亮出底牌就可以了:“现在结束讨论,就这样做!”
●爸爸的毅力是宝宝的动力
从学规矩到“按规矩办事”,宝宝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其间爸爸始终如一、耐心地引导,是宝宝最终走入“正轨”的关键。, 百拇医药(晓 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