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 2012年第4期
编号:13180860
桂枝茯苓丸临证应用举隅
http://www.100md.com 2012年4月1日 《中国中医药信息》 2012年第4期
     关键词:桂枝茯苓丸;冠心病心力衰竭;老年性阴道炎;眩晕;中风;尿频

    中图分类号:R28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2)04-0087-01

    桂枝茯苓丸源自张仲景《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妇人宿有癥病,经断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动在脐上者,为癥痼害。妊娠六月动者,前三月经水利时,胎也。下血者,后断三月,衃也。所以血不止者,其癥不去故也,当下其癥,桂枝茯苓丸主之”。原方由桂枝、茯苓、牡丹皮、芍药、桃仁组成。笔者以本方为主,随证配合大柴胡汤、二陈汤、五苓散、当归建中汤等加减治疗多种病症,获得较满意效果。现举例介绍如下。

    1 冠心病心力衰竭

    案例1:患者,男,81岁,因冠心病胸闷、心悸、失眠、便秘于2011年2月11日来诊。患者曾在外院诊为冠心病心功能不全3级,住院10余日不效而出院。刻下:患者胸闷憋气不能平卧,心悸气短,眠差,大便秘结,每5~7 d需服用通便药物及开塞露后才能如厕,伴胁腹胀满疼痛,右胁腹按之痛,腰痛,恶心,无食欲,曾在某医院疑诊消化道肿瘤,患者拒绝进一步检查。查体:患者面色紫黯,唇舌色青紫,双下肢重度指凹性浮肿,舌苔白而厚腻,脉弦滑。拟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加减。处方(免煎中药颗粒剂):柴胡15 g,黄芩10 g,枳实10 g,法半夏15 g,赤芍15 g,大黄8 g,桂枝15 g,牡丹皮15 g,桃仁15 g,茯苓15 g,大枣10 g,生姜10 g。7剂,每日1剂,分2次冲服。

    2011年2月25日复诊:药后诸症已减轻,大便已通(不用其他通便药物及开塞露),食欲增加,面部及唇舌紫黯已明显缓解。守方继服7剂。

    2011年3月2日三诊:患者胁腹疼痛、腹胀满消失,大便通畅,胸闷心悸基本消失,下肢浮肿明显减轻,精神状态大大改善,继以小柴胡合桂枝茯苓丸加减善后。

    按:《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并治》谓:“按之心下满痛者,此为实也,当下之,宜大柴胡汤。”对于心脑血管疾病而见气冲心悸胸痹痛者,胡希恕老先生常用桂枝茯苓丸治疗[1]。受此启发,笔者结合本案患者除胸闷、心悸、喘憋等,尚有胁腹疼痛、胀满不欲食、大便秘结等大柴胡汤证的表现,故予以桂枝茯苓丸与大柴胡合方应用,服后临床效果之好出乎意料。

    2 中风

    案例2:患者,女,65岁,2011年5月27日来诊。患者10多天前突发右侧肢体活动不利,伴言语不利,头颅CT未见明显异常,西医诊断脑梗死,已在门诊输液10 d,病情部分缓解,患者感觉恢复不理想而来诊。既往有高血压、糖尿病史、高血脂症等病史。就诊时主诉同前。查:患者右侧面舌瘫,言语蹇涩,右侧上下肢肌力稍弱,远端为甚,取物困难,不能执筷,体形肥胖,面色及唇舌紫黯,舌苔白厚腻,脉滑。中医诊断为中风,证属痰瘀阻络。治以活血化瘀、化痰祛湿。拟桂枝茯苓丸合二陈汤加减。处方:法半夏20 g,陈皮15 g,桂枝10 g,桃仁15 g,赤芍15 g,茯苓15 g,牡丹皮15 g,酒大黄4 g,生姜10 g,大枣10 g,炙甘草10 g。5剂,每日1剂,水煎分2次温服。配合针刺中脘、天枢(双侧)、足三里(双侧)、丰隆(双侧)、肩髃(右侧)、曲池(右侧)、外关(右侧),及委中(右侧)放血(以7号注射针头刺血后拔罐,出血自然止住为止,量约20 mL左右)。经针灸1次及服用药2剂后,自诉病情已减轻大半,5剂药后已能自行包饺子。

    按:本案患者见面色黯、舌质黯,为血瘀之证;肥胖体质,舌苔白腻,又有痰湿表现,故治以桂枝茯苓丸加酒大黄活血化瘀,二陈汤化痰祛湿。方证相符,而获得佳效。

    3 眩晕

    案例3:患者,女,56岁,2010年3月1日初诊。患者因大出血行子宫切除术已15年,头晕已有多年,常年头昏蒙不清,与体位变化无关,伴失眠,无心悸气短,精神尚可,饮食及二便正常。查:唇舌紫黯,苔薄白,脉沉细而弱。笔者曾先予益气药与桂枝茯苓丸改汤剂同用无效,后以温阳药与桂枝茯苓丸改汤剂应用,患者也不能耐受。最后单纯以桂枝茯苓胶囊单独服用,每次3粒,每日3次,半月余取效,后继续间断服用桂枝茯苓胶囊3月余,头晕症状明显减轻,舌脉也明显改善。

    按:丸者,缓也。慢性病症非短期、汤药之取速效者也。本案患者数十年病症仅单纯以丸药缓功获效,可见丸剂作用不容忽视。

    4 老年性阴道炎

    案例4:患者,女,73岁,2011年3月7日就诊。患者既往有慢性萎缩性胃炎在我处治疗效果尚可。近因白带量多味臭而来诊。妇科检查示重度老年性阴道炎。患者小腹冷凉串痛,舌质黯,苔薄白,脉弦细。诊为腹痛,证属寒凝夹血瘀。治以桂枝茯苓丸加味(免煎中药颗粒剂):桂枝15 g,赤芍、白芍各15 g,当归15 g,茯苓15 g,牡丹皮15 g,桃仁15 g,生姜15 g,大枣15 g,吴茱萸6 g,炙甘草10 g。7剂,每日1剂,分2次冲服。药后症状基本消失。

    按:本患者舌质黯为有血瘀,小腹冷痛为内寒甚,故以桂枝茯苓丸活血化瘀;以赤芍、白芍配合生姜、大枣、甘草、当归为当归建中汤之意活血温中、散寒止痛;加吴茱萸意在加强温中散寒之力。本案方药直对病机,故取效迅速,属意料中事。

    5 尿频

    案例5:患者,女,57岁,2011年5月16日来诊。尿频4 d,尤其以前半夜为甚,几乎5~10 min左右小便1次,即使排尿仅有几滴,也必须排出,无尿痛及尿道烧灼感。尿常规除尿潜血±(微量)外,余正常。查:患者面色紫黯,唇舌紫黯,苔薄白,脉浮。诊为太阳腑证伴血瘀证。予以五苓散合桂枝茯苓丸加减(免煎中药颗粒剂):茯苓 20 g,白术10 g,猪苓20 g,泽泻20 g,桂枝6 g,桃仁15 g,大黄4 g,赤芍15 g。4剂,每日1剂,分2次冲服。

    2011年5月20日复诊:诉服药1剂半后尿频已明显缓解,约1 h排尿1次;4剂药服完,夜间排尿减为2次,面、唇仍色黯,舌脉同前,守方继服5剂。

    2011年5月25日三诊:排尿已基本正常,双侧小腿酸胀沉重感,无水肿,尿常规、舌脉仍同前。改方:桂枝10 g,茯苓20 g,赤芍15 g,牡丹皮15 g,桃仁15 g,干姜10 g,苍术10 g,砂仁6 g,炙甘草6 g。继服5剂后排尿已正常,夜间一觉可睡熟至天明,查尿常规无异常。

    按:本案表明,临证只要有血瘀证存在,即可配合桂枝茯苓丸应用。本案患者因尿频来诊,本来单纯应用五苓散治其尿频也可,但因查其面、唇、舌黯紫,为有瘀血征象,故配以桂枝茯苓丸,不仅尿频症状消失,瘀血征象也得到明显改善。

    参考文献:

    [1] 胡希恕.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8:363.

    (收稿日期:2011-07-05,编辑:梅智胜), http://www.100md.com(王瑞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