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耳鼻喉科 > 耳疾病 > 中耳疾病 > 颅外并发症
编号:13178247
糖尿病血管并发症低度炎症机制中医研究进展(3)
http://www.100md.com 2012年8月1日 《中国中医药信息》 2012年第8期
     3 小结

    中医学认为,DM血管病变的发生是因消渴日久,耗伤气血精液,进而血瘀、痰凝、湿阻、浊毒内生,胶着痼结,本虚标实是DM血管病变发生、发展的基本病机。在典型LGI临床表现为主的DM血管性并发症中医辨证中,其主要的证型表现形式为气阴两虚兼瘀证、脉络热毒证及发病晚期的阴阳两虚证。上述研究表明,在相关炎症因子高水平表达前提下,中医辨治的出发点集中在清热解毒、敛疮生肌、活血化瘀、益气养阴、解毒通络、化痰祛瘀、补脾益气、升阳举陷等,以上诸法均可改善糖尿病血管性并发症患者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说明中医药对低度炎症的改善是多靶点的,对于中药在抗炎方面的作用靶点及作用途径,需更深入研究。

    由于DM的发病率高,并发症损害大,治疗药物应用时间长,因此,中医药成为主要干预措施和减轻、解除并发症的重点。目前,中医对糖尿病血管性并发症病因病机及辨证治疗研究尚处在探索阶段,虽治法众多但普遍样本数偏少,因此需大样本、多中心的规范化研究,形成统一的辨证论治标准,为临床应用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 Bobik A, Grassi G. Low-grade inflammation and arterial stiffness in the elderly[J].J Hypertens ......
上一页1 2 3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55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