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部刮痧加生姜外敷治疗风寒感冒疗效观察(2)
第1页 |
参见附件。
观察组6056(93.33) 4( 6.67)0100.00
表2 2组风寒感冒患者热退时间比较(—x±s,h)
组别例数热退时间t值P值
对照组5813.6±7.83.977<0.05
观察组
60 8.7±5.3
4 讨论
中医学认为,风寒型感冒乃风寒之邪外束肌表,致腠理密闭,卫阳拂郁,故见恶寒发热、无汗;清阳不展,络脉失和则头痛、肢节酸痛;风寒上受,肺气不宣故鼻塞流涕。《症因脉治·伤寒总论》曰:“外感风寒,从毛窍而入,必从毛窍而出。”故治疗当以发汗为主。刮痧通过刮板刺激肌肤上相关的经络和穴位,激发和调节经络及脏腑功能,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从而增进人体自身的痊病能力。足太阳膀胱经为六经之首,主一身之表,固护于外,为诸经之藩篱,五脏六腑之经气皆输注于此。督脉总督一身之阳气,为阳脉之海,对人体阳气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足太阳膀胱经与督脉并行于脊背。背部刮痧,通过反复刮拭,机械刺激患者背部督脉、膀胱经乃至整个颈肩腰背部,令受刮部位的皮肤发红充血,腠理得以开泄,风寒、疫毒之邪,脏腑秽浊之气、瘀血、浊毒通达于外,呈现于表,从而达到祛风散邪、宣肺解肌、解表退热、通窍解鼻塞的目的。现代医学认为,刮痧使局部皮肤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身体内部热量迅速被带到体表,皮肤温度增高,皮肤温度觉感受器的传入冲动增加,反射性的兴奋下丘脑发汗中枢,使汗腺分泌增加,从而降低体温。故患者当即感觉有热流从体内透出,恶寒、喷嚏消失,流涕止,鼻窍通,全身感觉舒适。大椎为督脉与手足三阳经的交会穴,纯阳主表,具有振奋阳气、清热散寒、理气降逆之功;肺俞、脾俞、胃俞、肾俞皆为足太阳膀胱经经穴,又分别为肺、脾、胃、肾的背俞穴,具有宣肺解表、健脾和胃、温阳益气之效。生姜味辛、性微温,归肺、脾经,具有发汗解表、温经散寒、通络止痛的功效。姜汁是一种很好的透皮剂,使姜汁渗透入里,可增强治疗效果。清代名医徐洄溪曰:“用膏贴之,闭塞其气,使药性从毛孔而入其腠理,通经贯络,或提而出之,或攻而散之,较之服药尤为有力,此至妙之法也。”通过刮痧迫邪外出,使局部皮肤温度增高,再涂姜汁、敷姜蓉,并以保鲜膜覆于刮痧部位上,姜汁渗透入皮肤迅速,吸收率高,入血至体循环而发挥全身作用快。故患者感觉整个颈肩腰背部温热舒适,头身酸痛、全身不适即刻消除。
现代研究表明,经穴对药物具有外敏性和放大效应,经络系统是低电阻的运行通路[2]。因此,姜汁涂搽于整个颈肩腰背部,姜蓉敷于大椎、肺俞、脾俞、胃俞、肾俞,能迅速在相应的组织器官产生较强的药理效应。背部刮痧加生姜外敷治疗风寒感冒,采用先驱邪后用药而收速效,是由于刮痧、药物、经穴效应共同快速发挥作用,使感冒所致的风、寒、湿彻底地被清除。因此,比单纯背部刮痧起效更快、疗效更好。
本疗法取材方便,操作简便,疗效确切,具有祛邪与扶正兼施,发汗而不过汗,退热不反弹,无不良反应等优势。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
[2] 牟青慧.小儿退热按摩乳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与实验研究[D].济南:山东中医药大学,200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