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 2013年第7期
编号:13158709
从脉辨治验案四则
http://www.100md.com 2013年7月1日 《中国中医药信息》 2013年第7期
脉诊,辨证,医案
     关键词:脉诊;辨证;医案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3.07.042

    中图分类号:R24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3)07-0096-02

    脉诊是中医临床诊察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脉搏的搏动能够反映出人体气血脏腑生理或病理状态的变化。“系统辨证脉法”是山东省中医院齐向华教授融合古今脉法的研究成果而开创的新的脉法体系,此脉法通过对脉象要素之间的组合规律分析,可以对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及其机体的体质、个性和心理状态做出综合性的判断[1]。笔者运用此脉法指导临床诊治,取得较好疗效,现将其中4则案例撷取如下。

    1 胃痛案

    案例1:患者,女,21岁,学生。因胃痛半天于2012年11月20日就诊。自述昨晚饭后出现恶心,呕吐2次,呕吐物均为胃内容物,现纳差,乏力,恶心,无腹泻、无发热,眠浅。舌红,苔薄白。患者面色白皙,形体瘦弱。脉象特征:右脉上、薄、缓,右关部凹、弱,右尺部刚、细、直,左脉刚、直、细、敛、动、浮。中医诊断:胃痛;辨证:气机郁结,胃失和降。治法:解思定虑、理气和胃。方以半夏厚朴汤加减:清半夏9 g,厚朴15 g,紫苏叶30 g,防风15 g,茯苓9 g,川芎15 g,白芍15 g,甘草20 g,代赭石15 g,麦芽15 g,生地黄15 g,麦冬30 g。7剂,每日1剂,水煎服。

    二诊:胃痛症状消失,但仍有纳呆,乏力,口燥咽干,二便调,舌红,苔薄白,左脉直、刚、细、长,右脉柔、缓。上方去川芎、紫苏叶,加沙参30 g、山药15 g以健脾养阴益胃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15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