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 2013年第9期
编号:13153922
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初治继发性肺结核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3)
http://www.100md.com 2013年9月1日 刘嵋松 孙良梅 王胜圣 董芳 蔡鸿雁 王晓岩 王钰 周建民
第1页

    参见附件。

     1.3.2 疗效性指标监测 ①有效性指标:咳嗽、咳痰、咯血、胸痛、气促等局部症状和潮热、盗汗、发热、食欲不振、倦怠乏力等全身症状,治疗前及治疗后第2、4、6月各记录1次。②一般项目(体温、脉搏、血压、呼吸、体质量):治疗前及治疗后第2、4、6月各记录1次。③痰菌涂片:治疗前及治疗后每月各查1次,每次3份标本,分别为即时痰、夜间痰、清晨痰,采用痰直接涂片检查法。④结核菌培养加菌型鉴定:用药前对入组患者痰标本用罗氏培养方法进行结核菌培养,培养阳性者进行菌型鉴定。⑤DR胸部正位片:治疗前及治疗后1、2、5、6个月各检查1次。

    1.3.3 安全性指标监测 ①血、尿常规及尿酸、肝功能、肾功能、空腹血糖于治疗前及治疗后每月检查1次。②心电图、乙肝两对半治疗前检查1次。③红细胞沉降率于治疗前、治疗结束各检查1次。④观察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包括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等方面的不良反应,分析其原因并作出判断。

    1.3.4 中医症状计分标准 各中医证候的各项主症和次症分别计分[2]。主症按无、轻、中、重分别计0、2、4、6分,次症按无、轻、中、重分别计0、1、2、3分。

    1.3.5 评价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5]。①中医证候评价。改善率=(治疗前总积分-治疗后总积分)÷治疗前总积分×100%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