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 2013年第11期
编号:13149650
肝郁脾虚证研究现状(2)
http://www.100md.com 2013年11月1日 《中国中医药信息》 2013年第11期
     3 现代研究

    中医认为,肝郁与脾虚相互影响,可一并发展为肝郁脾虚证。临床上患者早期会出现肝郁或脾虚单一的症状,随着时间的推移,两者可相互作用转化,大部分患者会出现肝郁脾虚的双重症状,再加上现代社会人们的不良饮食习惯和巨大的生活、工作压力,越来越多的患者出现此类症状,所以,临床以肝郁脾虚证为常见证型。

    3.1 肝郁证

    肝主疏泄、调畅气机。中医学认为肝郁主要与肝失疏泄有关,肝疏泄失常则气机紊乱,脏腑功能失调,诸病丛生。因此,现代有很多学者都在肝主疏泄的领域中进行研究。胡氏[11]借助脑科学前沿技术获取疏泄功能的人体信息,提倡病证结合,先病理后生理,并且还提出肝主疏泄现代研究亟待解决的4个基本问题,即肝失疏泄的评价指标、疏肝类方对同证异病的临床疗效评价、疏肝类方治疗的药效物质基础及肝主疏泄的研究成果服务社会。岳氏等[12]从现代信息控制系统理论的角度,指出肝主疏泄的生理学基础:本能需求为肝主疏泄的核心,动机和情绪中枢大脑边缘系统为肝主疏泄的调控中枢;下丘脑-脑干-自主神经通路和交感-肾上腺髓质通路是其信息通路;平滑肌系统是肝主疏泄功能得以实现的效应器等。王氏等[13]通过中医基本观点和肝的特性,得出肝气郁结所导致的多种脏器疾病发生的机理,即气机郁滞,脏腑功能失调 ......
上一页1 2 3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99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