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 2015年第7期
编号:12595730
王居易同名经对穴理论及其临床应用(2)
http://www.100md.com 2015年7月1日 中国中医药信息 2015年第7期
     1.5 外关-足临泣

    两穴均属少阳经,外关为手少阳经腧穴,通阳维,足临泣为足少阳胆经输穴,通带脉,属同名经穴。少阳主阳分之半表半里,为三阳之枢,张介宾《类经》有“少阳为枢,谓阳气在表里之间,可出可入,如枢机也”论述,少阳专主筋骨、膜原之间。王师认为,膜原之间可以理解为内脏间的缝隙、腹部的大网膜;膜原是由纤维松散组织组成,是人体津液、水液停留输转的部位。如现代医学的腹膜透析均在大网膜部位进行。少阳经对外承接火气的影响,对内平复肝胆相火之升越、调理少阳之郁结[2]。少阳为三阳之枢,主调理气机,对太阳与阳明有平衡调节作用。太阳之邪可转属少阳,阳明之精微转属少阳,通过少阳而转太阳表。《难经·二十九难》载“阳维维于阳,阴维维于阴,阴阳不能自相维,则怅然失志,溶溶不能自收持。阳维为病,苦寒热”,“俞治体重与节痛”。外关具有解表清热、活络止痛作用(阳气宣达则表自解、热自清,络通则痛自消);足临泣具有解郁散结、熄风泻火作用[4]。因此,可取外关与足临泣两穴主治少阳证的胸胁胀满、头痛、眩晕、便秘、耳鸣、牙痛、耳聋、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目赤等,以清泄少阳,治疗少阳经的火热症状。

    1.6 腕骨-京骨

    两穴同属太阳经,均为太阳经原穴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79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