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 2015年第10期
编号:12581843
《伤寒论》“传经”小探
http://www.100md.com 2015年10月1日 中国中医药信息 2015年第10期
     关键词:伤寒论;传经;六经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5.10.032

    中图分类号:R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5)10-0110-02

    《伤寒论》是一部阐述外感疾病的专著。仲景以《灵枢》六经(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名称,将外感疾病出现的个体差异、病邪性质及其侵袭人体部位不同而产生的不同证候及相互间的有机联系巧妙地囊括其中,从而构成《伤寒论》特殊组列法——六经分证,并将六经证候间的相互转归称为“传”。由此,后世所谓“传经”理论便应运而生。然而,由于《伤寒论》并无系统的论及六经病证“传经”理论,后世虽众说纷纭,但“传经”之实质仍不十分明确。笔者在阅读李心机老先生所著《伤寒论疑难解读》[1]后,对“传经”之旨顿有所悟,遂为此文,以求指正。

    1 六经实质

    六经是《伤寒论》辨证体系的基本要素,其名称虽与针灸学中的经络之六经相似,但实质却并不相同。历代对六经实质的探讨颇多,有学者曾整理出前人与今人对六经认识的24种学说,包括经络说、脏腑说、标本中气说、经界说、形层说、八纲说等[2]989。且关于《伤寒论》六经实质的问题,学术界至今仍在进行不懈探索。笔者认为,六经既有脏腑气血的物质基础及其功能活动(气化),又可囊括病位、病性及邪正斗争、阴阳消长的病变规律,也是外感病辨证论治的纲领和基础。

    2 传经理论的形成

    纵观《伤寒论》,除了《伤寒例》提到一次“传经”外,再也未见“传经”字眼。而《伤寒例》是否为仲景所作,历来存在争议,后世医家大多视其为王叔和整理《伤寒论》时所附,并非仲景之言。所以,可以基本认为仲景所作《伤寒论》没有出现“传经”二字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58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