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 2016年第2期
编号:12747397
中医数字人体学的初步构想(2)
http://www.100md.com 2016年2月1日 中国中医药信息 2016年第2期
中医数字人体学的初步构想,中医体质人体学,中医状态人体学
     中西医对人体认识的分歧和共识关系错综复杂,但正是有这样一个“和而不同”的基础,中医数字人体学在解剖人体学这一方面可与西医人体解剖学在某些层面上进行合作,充分利用其已有的相关研究,如可视人计划(visible human project,VHP)、中国可视人体(Chinese visible human,CVH)计划、虚拟人计划(virtual human project,VHP)、人类脑计划(human brain project,HBP)等[3],构建尚缺乏的以中医理论为基础、脏腑功能为核心的中医数字人体学。

    1.2 中医体质人体学

    遵从整体与个体相结合的辩证思维特点,中医很早就注意到人群之间在生理表现和病理症状上有一定的差异与倾向,并由此形成了颇具特色的体质学说。该学说对体质的概念进行了界定,提出体质研究的3个关键问题,即“体质可分”“体病相关”与“体质可调”,构建了中医体质理论的总体框架[4]。因此,可在整理体质学说基础上,考虑融入数字化技术,以形成应用前景更广泛、研究形式更多样的数字中医体质人体学。

    1.2.1 古代中医体质分类 《灵枢·阴阳二十五人》将人的体质分为木、火、土、金、水5大类,并各自再推演出5种亚类,共25种,即“先立五形金木水火土,别其五色,异其五形之人,而二十五人具矣”。其后,朱丹溪提出痰湿体质,如《格致余论》“肥白人多痰”;张景岳将人划分为阴脏人、阳脏人、平脏人;章楠《医门棒喝》提出四分法,即阳旺阴虚、阴阳俱盛、阴盛阳虚、阴阳两弱。

    1.2.2 现代中医体质分类 目前有不同的分类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456 字符